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婧婧:文化遗产保护不要画蛇添足

(2008-08-15 13:04:52)
标签:

总第337期8版-2

杂谈

文化遗产保护不要画蛇添足
马婧婧

马婧婧:文化遗产保护不要画蛇添足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本周向法国政府发出警告,若在半年内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闻名于世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遭受真菌侵袭,这一古迹将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拉斯科洞穴壁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史前壁画。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它面临的威胁正来源于人类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岩洞,法国相关部门降低了岩洞湿度和温度,在洞内安装了一套空调系统。工程完工后不久,岩洞顶部和洞壁上就出现了被称为镰刀霉的白色菌斑。去年,真菌卷土重来,附着在岩壁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灰黑色菌斑,破坏了岩画面貌。(7月14日《杭州日报》)
  拉斯科洞穴壁画由于画蛇添足的的保护措施遭受真菌侵袭,不禁让人联想到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目前,中国已有37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形势看上去大好,然而,有心人却乐不起来,因为如何保护中国的世界遗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著名作家冯骥才曾在北师大一个研讨会上一针见血地警告:“我们正在乐呵呵地破坏自己的文化。”反观这些年我们在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的过程,以及自然文化的保护,某些方面确实印证了这句话。
  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因大规模无节制开发而曾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专家严厉批评警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2年12月,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一块面积264平方公里的土地——武陵源,因“具有特别的和世界性的价值,因而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应对其加以保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为武陵源带来每年上百万的游客,使这个在10年前还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的湘西山区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使这里以旅游为主的经济飞跃发展。然而,这种大发展中缺乏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正确认识,导致景区内出现大批粗制滥造的多达19万平方米的人工建筑。1998年,受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委托,几位世界遗产高级顾问对武陵源这一世界遗产进行5年一次的环境监测,他们严肃指出:“武陵源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景区,大部分景区现在像是一个城市郊区的植物园或公园”,这一批评震动了方方面面、特别是张家界市政府,他们下决心全面拆除景区内19万平方米各类人工建筑。
  文化遗产是古代传下来的,那就要保留下它所有的信息,包括它的本身以及它的环境。目前这方面最大的误区,就是让太多现代的东西融入到文化遗产中,比如一些现代建筑、商店等。在重点保护范围内,绝对不能画蛇添足。一些地区在不了解世界遗产真谛的情况下,为了申报世界遗产,采取了一些画蛇添足、改头换面的方法,出于“好心”地破坏了遗产。有的地方在文化自然遗存处大兴土木,大量扩建,使一些真正的“原真性”文化被假的东西包围;有的地方整修古迹不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干脆拆除重建,不经论证地融入现代的东西,使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沦为不三不四的大杂烩;有的不愿花钱保护真正的重要的古遗址,却又以遗址之名在异地花巨资搞人造景观,使历史面目全非;有的是决策失误,出于单纯的政绩或经济利益拆除一些历史街区然后又仿样重建,使真正的历史原貌被淹没,成了仿古街,怎么也“古”不起来。列入世界遗产的泰山、曲阜孔庙就曾发生“泰山建索道”、“三孔文物遭水洗”等事件。而上述误区又多为长官意志或政府行为,各路专家的意见建议则很少被采纳。这些做法正好与“文物保护”的要求背道而驰。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专家论证,科学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在文物保护中最重要,决不能随便拍脑袋。我国很多文物都得了“病”,在老化,“病情”也在发展,随时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有的“病害”很不好治,比如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虽然地处沙漠和戈壁,但集中降雨透过岩石侵蚀着石窟内的壁画,形成了酥碱现象。酥碱的壁画像卷起的墙皮,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剥落飘离,零落成灰。目前敦煌莫高窟保存的壁画,有一半以上患有这种壁画“癌症”。这就好像是绝症,给石窟带来病害的因素很多,都要有所了解,而且要有各种医治的方法,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病急乱投医”。这就要搞科研,以相应的技术去治理。我们要尽量延长莫高窟等文化遗产的寿命,以便将来出现更新的技术去保护它。
  要保护中国的世界遗产,就必须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世界遗产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林源祥教授指出:“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既是相辅相成的,又是相互矛盾的,但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自始至终都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拉斯科洞穴壁画遭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警告给我国“世界遗产”保护敲了警钟。一些遗产地保护不力的问题也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比如以前,莫高窟景区范围内也搭过一些建筑,但后来统统拆除了;一些原来就保护较好的世界遗产采取了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如北京故宫采取了限制参观人数、扩大展览区域和多种文物保护措施;四川九寨沟提高门票价格调整进入人数以保护自然生态等等。
  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是可以找到办法处理好的。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努力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和文物保护能力,就一定能找到积极的方法,在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让游客得以瞻仰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也让世界文化遗产“延年益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