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入《本草》功用多

(2008-02-19 15:58:03)
标签:

总第314期8版-4

杂谈

梅入《本草》功用多

 

  梅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古人已认识到梅的实用价值,并对其进行采集、引种、栽培。梅的实用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果和花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上。
  殷商时的文献《书经·说命》中有“若作和羹,尔唯盐梅”之句,是商高宗告诉宰相,他在治国中发挥的作用,好比做羹汤时离不开盐和梅一样。原来食盐和梅子,犹如今日烹调时必要的酱油、醋那么重要。以梅代醋是我国古代先民的通行习惯。这一烹调习惯至今仍在云南下关等地的白族、纳西族人生活中延续着。
  早在商代,居民就常以梅果,或以梅干制作汤羹,使做成的菜肴酸甜可口。梅果是具有特殊风味的经济果品,除生食以外,更适合于制作各种加工食品,如梅干、蜜饯、梅酱、梅酒、青梅汁等。梅的花朵可做成各种美味的花卉食品,如梅花粥、梅花脯、梅花汤饼等等。
  《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白梅则“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见梅的药用范围很广。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据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澄人善蒸梅及蔷薇露,取之如烧酒法,每酒一壶滴露少许便芳香。”古人根据芳香油与水的沸点不同,利用分馏技术,将芳香油提取出来,用作食品的添加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