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08-1-21八版-5杂谈 |
丹山凤鸣
文·图/陈志刚
“丹山凤鸣”的丹山,指的就是湘西沅陵凤凰山。这山位于沅江中游,坐南朝北,头枕香炉山,脚踏沅江水,赭壁悬于河畔,翠竹迭于层峦,远远望去,酷似凤凰展翅鸣于丹山,明代诗人张志遥曰:“晴峰缥缈出云端,野径迂回绕曲栏。人向绿杨荫处去,隔江指点画中看。”
山不高,海拔只200多米,山本身亦无多大名气,“百度”一下,你目光定会湮没在众多名为“凤凰”的山里,但你若加一个关键词,这时呈现在你眼前的凤凰山,就只有湘西沅陵县境内的这一座了。
这个关键词就是:张学良。
一切风景,是有魂的。山,也是一样。茅盾先生谈论风景时说:“人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疲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历史上的许多仁人义士,他们的魂魄早已融入到巍巍群山之中,魂与山共存,山与魂永在,山之魂,有如空谷清音,至今涤荡着历史的耳膜。
凤凰山也是有魂的。凤凰山的魂,来自于传说中从天庭贬谪凡间的那只凤凰,来自于身陷囹圄不改初衷的张学良将军!
春日里的一个清晨,孤身一人,我去拜谒凤凰山。凤凰山的风景,不光得用眼看,还得用耳听,用手触,用心回味,一个人,正可以不受任何干扰与羁绊,任心绪如空气,默默地与山、与水、与竹,与山上所有的景形成对流。
传说,天帝的女儿私下凡界,爱上沅江的龙太子。王母娘娘一气之下,把女儿贬到凡间,变成一只孤苦无依的凤凰,把龙太子锁在江心。王母以为这样女儿定会回心转意,谁知事与愿违。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贵妇人顿时气急败坏,决定对下界施以更严厉的刑罚。于是,洪水流沙,天火飞蝗,时不时降临到这个世界。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势,凤凰再一次挺身而出,带领众生灵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顽强地活了下来。王母大怒,将凤凰锁在了沅水南岸,要让她为天下生灵受万世的劫。凤凰倔强的脸上没有泪,只是淡然一笑,能以一己之缚,解天下苍生流离之苦,实在值得骄傲!渐渐地,凤凰化成了一座青翠绵延的山脉,仔细听,从凤鸣塔里竟传来凤的鸣叫,似与东面河心的龙吟相和。
这,便是沅陵凤凰山的凤凰传奇。此刻,我正在凤凰的脊背上彳亍而行,或许刚好立于一羽漂亮的尾翅上,默默地沉浸在这一阙传奇里。
凤凰已逝,精魂长存。可是,这精魂存于何处?
走走看看想想,不觉就到了凤凰寺。凤凰寺无疑是凤凰山的中心建筑。明万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00年,也许是感于凤凰的功德,又或许是祈求凤凰的庇佑,乡民依山临江建造了这三重院落的凤凰寺。如今的凤凰寺经过几番重修,依然保持了当年的旧貌,却比当年又多了一层新的涵义——从前向善男信女宣讲佛法的大雄宝殿,时下已成为追古思今悼故人的重要场所。
我缓步进入凤凰寺,大雄宝殿外送子殿的东西厢房,已辟为“少帅纪念馆”,当年是将军的卧室和书房。在大雄宝殿的墙壁上,张学良将军挥笔写下“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鬓发渐渐老,惟有春风今又还。”望着张学良将军那尊半身坐像,心思忽而为之一动。原来,这只传说中的凤凰,一直是把她的精魂抱守在这里啊!
夕阳西下,站在凤凰寺外的船亭(望江亭)上,抚着阑干,只见落日的余辉里,青山隐隐,沅水汤汤。
从船亭上下来,行走在张学良将军与夫人于凤至曾经走过的石板路,心潮渐渐平静下来,正如身边这条曾经暴虐过,如今却这般温和的沅江。
因为凤凰,山有了名,因为将军,山更有了魂,将军的精神已与凤凰的精魂融为一体,沅陵凤凰山注定因为接纳了张学良将军而笑傲群山,名垂青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