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07-12-3八版-1 |
地球正在颤抖
——参观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的遐想
文/夏廷献
在博物馆性质的中国风景区中,有一个独特景区——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
这个占地35亩、集保护、科研、教育、旅游为一体的景区,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恐龙蛋化石为主展品的博物馆。2006年8月开放以来,受到广泛赞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库穆博士等考察后评价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恐龙蛋遗迹园,这种展示方法非常神奇,是对中国下一代的贡献!
联合国专家对恐龙遗迹园评价这么高,就决定去看看。于是就在秋高气爽的一天下午,乘车来到这个被称作最好的景区——恐龙大世界参观。
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丹水镇的山区之内,山不高,林不密,草不旺,没有其它景区常常可以看到的潺潺溪水,也没有其他景区可以听到的阵阵鸟声。如果不是顺着蜿蜒的山道,深入这片寂静得有点苍凉的山沟,怎么也想象不到就在这片赭红色的群山中,发现了七科九属十八种数万枚恐龙蛋化石,占我国发现总数的二分之一、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数量大、类型多、密集度高、保存程度好,为探讨天体演变、地球演化、灾变事件、恐龙生活环境、习性、生殖及灭绝原因等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基地,被称作继秦皇兵马佣之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在大门前广场下车进入园区后,首先走过了位于两座山头之间模拟白垩纪恐龙原始生活环境的仿生园,看到了分布在绿色草地各处的禽龙、鸭嘴龙、原角龙、肉食龙等恐龙塑钢模型。然后又走进内部上下两层、面积2200多平方米的展示厅,在高大的通廊里看到了保存在玻璃柜中的各种恐龙蛋化石。小的只有几厘米,大的竟有50厘米长!形状有蛋圆、椭圆、橄榄球形、戈壁棱柱形,还有刚刚破壳的小恐龙化石。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布展之巧,令人赞叹。讲解员介绍,西峡恐龙蛋化石分布之广、含蛋层数之多、成窝性之好、蛋骨共存,堪称世界之最。最后来到展示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时空隧道,看到了生物由单细胞演化为多细胞的漫长过程以及恐龙从繁盛到灭亡的过程,在原始模拟大厅听到了恐龙在丛林中发出的声嘶力竭悲鸣。
走出外壳仿恐龙蛋样式的博物馆,穿过地质广场,来到不远处以原始埋藏状态为特色的恐龙蛋遗址展示洞。
这是一个在山包中间开凿的200多米长的环形隧道,柔和的灯光下,行走其间,可以看到头顶、左右两侧赭红色硬泥沙中成窝成片的恐龙蛋化石。导游介绍,这个山体从开挖的天井到隧道有十几米深,蛋体分布在九个层面,共挖出恐龙蛋上千个。脚下还有已经探明尚未挖掘的十六层,不知道还藏有有多少恐龙蛋!听着她的介绍,不由想到,这个山包就藏有25层恐龙蛋化石,周围的山包还不知道藏有多少!分布在西峡、内乡、淅川三县的“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区”,2003年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山头的数量难以统计,恐龙蛋化石的数量也难以统计。听说1993年之前,当地农民在山坡上耕地时,经常犁出恐龙蛋,人们对这些影响耕作的石头蛋根本不当一回事,要么扔在田头河沟,要么用它垒猪圈。如今知道这种石头蛋很金贵,但又不许随便挖掘和买卖了(遗迹园门口旅游纪念品商店出售的恐龙蛋都是水泥制作的)。
看着隧道中层层叠叠的发光恐龙蛋(抹有防护涂料),禁不住就想到统治地球几千万年的恐龙为何灭绝了的问题。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恐龙是在6500万年前灭绝的,假想的原因则是五花八门,主要有:1、气候变迁说。当时地球气温大幅下降,恐龙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都被冻死了。2、物种斗争说。以恐龙蛋为食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由于没有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3、大陆漂移说。恐龙年代,地球大陆只有一块,侏罗纪发生了较大的分裂和漂移,导致环境和气候变化,恐龙因此灭绝。4、地磁变化说。地球磁场发生变化时,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可能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灭绝与地球磁场变化有关。5、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大量的、含有毒素的被子植物代替了裸子植物,恐龙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都被毒死。6、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酸雨,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一批批死掉了。7、小行星撞击说。有观点认为,曾有一颗直径7至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引起了一场大爆炸,大量尘埃冲入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光合作用暂时中断。恐龙因没有植物而食而灭绝。这个观点,得到许多科学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一个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似乎证实了这种观点。导游在隧道竖井中,解释恐龙灭绝原因时,也说是因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
置身于藏有25层恐龙蛋的山体隧道中,我对以上说法,都难以苟同。
先说小行星撞击说,这种几乎已成定论的观点,无法解释同时代的动物为什么只有恐龙灭绝,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生存了下来。这个事实,也是对其他几种说法的有力否定。80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存在天文数字恐龙蛋化石的事实,也否定了其它动物吃光了恐龙蛋的“物种斗争说”。
在恐龙灭绝原因的多种说法中,似乎都认为恐龙是在很短时间甚至是瞬间内灭绝的。笔者也不这么看。这座山包上下埋藏着25层(每层都有一两米距离)恐龙蛋的事实表明,恐龙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灭绝的。换句话说,6500万年前,地球曾经“颤抖”过25次,把恐龙下在湖泊沼泽地带的蛋一次次的掩埋——25次后才叠起当今我们看到的山包。如果不是25次,而是一次性地隆起无数山头的地质大变化,那一定是玉石俱焚万分惨烈的,必然会将恐龙蛋挤压揉搓成稀汤,大小不一的各种蛋体分层完整地保存下来是不可能的。看似权威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瞬间灭绝说,无法解释藏有25层蛋体的“恐龙蛋山”是如何形成的。
由25层“恐龙蛋山”这个重要依据想开去,推测恐龙灭绝的原因,笔者提出“多次地壳变动掩埋说
”。具体说来,在适宜恐龙生存的湖泊沼泽地带隆成山包的地质多次巨变中,恐龙和恐龙蛋一起被泥石流掩埋了起来,这种掩埋起码有25次之多。最初,数量巨大、食量巨大的恐龙贪婪地吞吃着绿色植物,地球上植物开始急剧减少,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地球开始“颤抖”,发出第一次警告,掩埋了第一批——第一层恐龙蛋。如此再三再四以至二十五次,最终在“颤抖”中把最后一批恐龙摔倒在地和恐龙蛋一起掩埋了起来(蛋骨共存就是证明)。至于蛙类、鳄鱼类动物因体形较小,在地球“颤抖”中没有被摔倒而侥幸逃生或在掩埋后部分又钻出地面繁衍了下来。体形巨大的恐龙倒下去被泥石流掩埋后难以挣扎起来重见天日。体形次大的恐龙,因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主要是缺水)不适宜生存而灭绝。体形很小的恐龙则侥幸生存下来,进化成为了“鸟龙”。
地球“颤抖”——地震25次,可能需要千万年,由此推测,恐龙是在较长时间走向灭亡,而不是瞬间灭绝的。
走出“恐龙蛋山”的隧道口,看到阳光很是灿烂。虽然立秋已近两个月了,天气依然很热,穿着短袖衬衣依然冒汗。这才想起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了如今的全球变暖。四季似乎已经变成夏冬两季了。
人类统治地球的时间还没有恐龙长,如今已经把地球糟蹋得千疮百孔不像样子了。地球会不会报复人类?会不会“颤抖”起来?我不知道。当我走出园区——走过当年恐龙走过的地方,遥望着从远古默默走过来的群山,看着那些山坡上散发着历史气息的稀疏草木,脚下感到了地球正在颤抖。
人类啊,如何破解恐龙灭亡之谜,预防灭顶之灾,避免像恐龙一样的悲剧重演,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链接:
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位于秦岭山脉东段、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丹水镇。交通便利,312国道由此贯通,宁西铁路由此经过,距西峡县城25公里,南阳城120公里,洛阳城130公里,西安城390公里。是假日生态游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