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网络上关注通信动态,天天叫嚷着用户体验,无论如何纸上谈兵,也是运营商的一普通用户,还要去营业厅去办理业务。作为一神州行的普通用户,虽然每月给中国移动贡献一二百元的花费,但实在忍受不了无论市话长途都加拨12593的琐碎之苦,好不容易等到今年7月1日中国移动允许三大品牌自由互转,我拖拖拉拉地到今天才去营业厅办理,又因宽带之事去了联通的营业厅,感觉对比明显,经过、收获和感言如下:
29日到西大望路南的营业厅去办理,但没有拿带有密码的那张卡,没法办,于是作罢。晚上打了一下10086,10086的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了一番,并再三叮嘱我要到主营业厅去办理,问及我的住处,把离我最近的主营业厅的地址发到我的手机上,我感觉他们的服务真周到。
值得一提再提的是,在通话中信号不太好,10086要求我换个位置,我又和他说了我住处的信号不太好,他又认真的记了一番,今早收到一条短信,说我反映的问题,他们已经转到有关部门去处理。感觉10086的确认真。
今日去营业厅,没发现营业厅的新动态,写通信新闻的想法泡汤,只好乖乖地办理转品牌的业务。在办理过程中,便收到10086的评价短信,我照例回复1“很好”,我觉得,他们的服务也是值得称赞为“很好”的。业务办理台上有个小标语,说“一般就是不满意”,很对。
和漂亮的移动工作人员聊了一下,问她们是不是正在评“服务明星”,她说也没有很明确,一年到头都这样,他们的考核很严格,虽然不评谁是最好的,但肯定知道谁是最差的。有道理。
然后又到联通的某营业厅去看,与移动营业厅的温馨和热闹相比,我对联通的营业厅只能用“凄神寒谷,悄怆幽邃”来形容,不是我有偏见,咱也是联通一用户,见了联通的一个营业厅,可能位置偏僻,没有多少人来办理业务,5个服务窗口,只开了一个,其余都暂停服务。办理业务的人比较少,轮到我的时候,我问改套餐一事,他们很生硬地回答我,不行。然后没了下文。我只好利用自己知道的一点业务常识问他们,他们才给了稍微详细的解释。我交款时,他们也爱答不理的,在业务台上的“客户评价终端”是关闭着的,用户想做个评价都不行。如果有意见簿的话,我一定要好好的参他们几句。
深深感慨,移动和联通的营业厅的差别实在太大。
第一感受,服务即品牌。营业厅作为运营商与用户接触的窗口,用户对运营商的感知主要来自与营业厅的接触。在移动营业厅,一进门就有人前来问你办什么业务,并帮助用户取号、复印相关的证件,联通营业厅也有,但我所去的联通营业厅没有,让我一热一冷,很失望。
第二感受,完善用户的反馈机制是做好运营工作的有利保证。在与10086通话过程中,说信号不好,他们反馈到相关部门来处理,我觉得这是用户在帮助他们改进网络优化的进程。有趣的是,10086还问我,处在同一小区,联通和电信的信号怎样,是否比移动的信号好。这种争先的感觉真是出乎10086每个员工的内心,潜意识的、不自觉的。
第三感受,用户评价机制还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移动营业厅还是10086咨询,都是有用户评价回复的。而我去的联通营业厅是关闭的。用户评价是对工作人员的一种制约,虽然也有些用户属于不好伺候的“上帝”,即使工作人员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们还是不满意,这样对工作人员不太公平。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在相对的公平之下,用户评价机制是可以改善服务的,同时也会让用户觉得,我的意见很重要。
我说,大家都3G时代了,运营商都特别开始注重“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不仅仅是3G网络环境的改善,让用户觉得网速快了,业务丰富了,心里不那么堵了,但服务部分的用户体验更重要。“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财”用来形容运营商是再恰当不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