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正瑞
黄正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42
  • 关注人气:1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安石(1021-1086)《宁州初修谱序》

(2009-02-10 21:29:27)
标签:

四朝

珠履

叱石成羊

车攻

黄帝

武陵

杂谈

分类: 《黄氏源流考探》

宁州初修谱序

 

王安石(1021-1086)撰

 

王安石(1021-1086)《宁州初修谱序》盖闻上天陟降(1),名震寰区,上古流传,人腾海宇。矧(2)祖宗之以往,溯姓氏之由来。电烁绕星,孕怀念四之惑(3);瑶光贯日,基登三十之祥(4)。八愷(5)启盛世之治,陆终精报国之忠(6)。八百高年,封彭有自(7);四朝历相,功业繁昌(8)。原夫封于有黄也,即以其地为姓氏焉。阅数十传而蕃盛,历千百载而长绵。

雅慕奇峰,飘然游昆仑之上;悟穷仙术,允矣浮弱水之西(9)。潜避豳方,挟妻孥而逃叛;深居蛮地,叹夏商之变更(10)。难平而归故乡,乐贫而绝世望。东郊畋猎,车攻吉日之诗(11);东晋饥荒,籴乞纳言之谏(12)。博交游侠,珠履之宾客三千(13);致志读书,珍藏之典坟八九(14)。约孺子于下邳,三略真传(15);食童子以松芩,一仙指点(16)。叱石成羊之术,道得金华(17);守颖大治之功,神称阳夏(18)。貌若童子,身坐三尺神龟(19);军战单于,手扼千钧猛虎(20)。事父尽温清之孝(21),待人若汪洋之仁(22)。悦俊彦之搜,捕鱼武陵,得桃花而有记(23);除盗刺史,志莲膽而赠诗。解印乐山水之游;钟灵霭芝兰之瑞。石室之侧,崇高马鬉之封(24);潭溪之旁,早卜飞鹅之兆。事亲而滌溺器,婢岂无人(25);为国而至捐驱,名登有册。

追踪寻迹,有功于前者堪追;溯古传今,彰美于后者必溯。斯既往之略表,俟开来之再增。

 

注释:

(1)陟降:陟,音“至”。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朱熹集传:“盖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马瑞辰通释:“《集传》之说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
  (2)矧:况且。
  (3)电烁绕星,孕怀念四之惑:见1世黄帝。《帝王世纪》载:“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念”通“廿”,即二十。

(4)瑶光贯日,基登三十之祥:见3世颛顼。《今本竹书纪年》载:“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

(5)八愷:同“恺”,音“凯”。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阳氏又称颛顼或帝颛顼。

(6)陆终:见7世陆终。

(7)八百高年,封彭有自:讲的是道教仙真彭祖的故事。彭祖,名籛,得彭姓。其父亲陆终,母亲女馈,彭祖是黄帝之第八代孙,颛顼的孙子,陆终之第三子。

(8)四朝历相,功业繁昌:讲的是我国历史第一个贤相黄尹(29世)的故事。黄尹连任商汤、外丙、中王、大甲(四朝约前1558-前1529)四朝宰相。

(9)雅慕奇峰,飘然游昆仑之上;悟穷仙术,允矣浮弱水之西:讲的是黄帝在昆仑山得道升天的故事。见《史记·封禅书》:“黄帝且战且学仙”,“仙登于天”。《庄子》中有“黄帝游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大黑河发源于昆仑,东流入海,大黑河之上游即称为弱水。

(10)潜避豳方,挟妻孥而逃叛:讲的是“黄淑辞相避秦难”的故事。黄淑,又名黄景修,以儒道封秦国丞相,而秦国任用商鞅推崇耕战和刑法,景修公力辞不被采纳,遂辞去丞相携妻并子至新罗(今朝鲜),以避秦之难,后住新罗。

(11)东郊畋猎,车攻吉日之诗:黄世求当商道寝衰,曾谏武乙于河渭之猎。

(12)东晋饥荒,糴乞纳言之谏:糴,音敌。同“籴”,买进粮食。

(13)博交游侠,珠履之宾客三千:讲的是80世春申君黄歇“珠履三千”的故事。《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14)致志读书,珍藏之典坟八九:讲的是黄修的故事。黄修,周威烈王时新田人,初仕鲁,为参军,后仕晋,居相位,忠君为国,学贯坟典,端肃纲纪,德显于世,誉传古今。

(15) 约孺子于下邳,三略真传:讲的是黄石公“圯上纳履赠天书”的故事。
   (16)食童子以松芩,一仙指点:芩:音“芹”,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17)叱石成羊之术,道得金华:讲的是黄初平(黄大仙)故事,晋朝丹溪人。十五岁放羊,有道士收为徒,一学四十年。他哥黄初起到处找他,后在街市问占卜道士,道士说:“金华山放羊小孩黄初平是否?”兄弟相见后哥问弟:“羊在那里?”黄初平指白色石头并喊:“羊起来”,于是白石头都站起来变成山羊,有数万头。初平别号“赤松子”。浙江金华有赤松观,香港的黄大仙祠是金华的“分庙”。
   (18) 守颖大治之功,神称阳夏:讲的是85世“黄霸治颍”的故事。黄霸西汉大臣。宣帝时,任扬州刺使、颖川太守。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为当时第一。
   (19)貌若童子,身坐三尺神龟:讲的是“黄安守龟”的故事。黄安,汉时代郡人也。年八十余,强视若童子。常服朱砂,举体皆赤,冬不著衣。坐一龟,广长三尺,时人问此龟有几年矣,曰:昔伏羲始造网罟,得此龟以授吾,其龟背已平矣。此虫畏日月之光,二千年则一出头,我生此虫已五出头矣。”行则负龟而趋,世人谓安万岁矣。

(20)军战单于,手扼千钧猛虎:讲的约91世“黄馡破匈奴”的故事。黄馡,祜公三子;字菊园,自幼好军事,汉元帝时官至中郎将,参塞北军事,屡以奇计破匈奴,升为敦煌太守,后裔有一支留居于此,成为东汉时著名的敦煌黄氏。

(21)事父尽温清之孝:讲的是92世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
   (22)待人若汪洋之仁:讲的是94世黄宪的故事。

(23)捕鱼武陵,得桃花而有记:讲的是“晋朝黄道真居武陵”的故事。南朝伍安贫《武陵记》载:晋太康中,武陵渔人黄道真,泛舟自沅(水)溯流而入桃花源。道真既出,白太守刘歆。与俱往,则已迷路。武陵古代旧志载,黄道真是晋时居于今常德河澈沅水一带的一位渔人。这里早在西晋泰始(265~274)年间,就建有“真源观”,东晋建武元年(317),又建有“黄龙观”,道教盛行。黄道真受其影响,“弃欲从道”,由渔人变成了道人。后有陶渊明的名著《桃花源诗并记》。
   (24)石室之侧,崇高马鬉之封:黄保义,名省和,唐贞元十二年丙子生为崇德县令,后升节度使,封万户侯。大中二年茂辰因乱徙婺州金华。元配唐氏(世谱作王氏)没与夫合葬金华山石室之东。墓旁有石马守墓。
   (25)事亲而滌溺器,婢岂无人:讲的是二十四孝中“黄庭坚涤母溺器”的故事。宋黄庭坚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