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昌龄《从军行》结句“不破楼兰终不还”作“悲语”看更好

(2018-05-07 11:17:15)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都采用乐府旧题,多以组诗形式出现,成就很高,历来备受推崇。他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诗的杰作: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般认为这首诗热情歌颂了战士爱国豪情和昂扬斗志,突出了不击破敌人誓不回师的决心。但对此诗也有不同理解。
  清沈德潜指出:“‘不破楼兰终不还’句,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唐诗别裁》卷十九说
  黄牧邨指出:玉关在望,生入无由,青海雪山,黄沙百战,悲从军之多苦,冀克敌以何年。不破楼兰终不还愤激之词也。(《唐诗笺注》卷八)
       唐汝询指出:哥舒翰尝筑城青海,其地与雪山相接,戍者思归,故登城而望玉关,求生入也。因言冒风沙而苦战矣,然不破楼兰终无还期,悲何如耶?(《唐诗解》卷二十六)  
   当代学者刘永济在《唐人绝句精华》中亦说:“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本意矣。”
   虽说“诗无达诂”,对诗意的理解可以见仁见智,这首诗的结句“不破楼兰终不还”既可以作“豪语”看,亦可按“悲语”解,但仔细揣摩原诗意,还是作“悲语”理解,诗句显得内含更深厚,意义更深刻,读来更发人深省,而这和王昌龄的另一首更著名的边塞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基本精神也是完全一致的。而把这一句作“豪语”看,则总感觉有些拔高,不大切合实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