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中穿针引线的结构人物

(2017-03-15 21:10:35)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很多方面,其结构特点尤其值得注意。

      对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前人作了很多有益的探讨,也提出很多有见地的看法,但是仍然很难求得一致。

       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雪芹之书,历叙侯门十余年之事,非若《邯郸》、《南柯》一刹那之梦幻耳。

     《红楼梦》有四时气象。前数卷铺叙王谢门庭,安常处顺,梦之春也。省亲一事,备极奢华,如树之秀而繁阴葱笼可悦,梦之夏也。及通灵失玉,两府查抄,如一夜严霜,万木摧落,秋之为梦,岂不悲哉。贾媪终养,宝玉逃禅,其家之瑟缩愁惨,直如冬暮光景,是《红楼》之残梦耳。(《红楼梦总评》) 

他用四季气象来划分全书的结构,虽系比喻,却有可取之处。上述两条线索的四段划分,就可以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春夏秋冬。

       目前,人们基本能够接受的说法大致是:

      《红楼梦》的结构为复线立体网络型,即形成了纵横交错、筋脉贯穿、主次分明而又整体推进的基本特点。这种结构巧夺天工而又自然浑成,正如何其芳先生所说的,《红楼梦》“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又天然浑成。”“就像把群山粉碎而又重新塑造出来,而且塑造得比原来更雄浑,更和谐,却又几乎看不出人工的痕迹。”(何其芳《论红楼梦》,1957年版《红楼梦》代序,原载《红楼梦》卷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10月出版)《红楼梦》就是这样一幅“天然图画”。构成这种结构特征的因素很多,这里只想说一说《红楼梦》如何以人物来穿针引线,从而达到经纬故事、结构作品的问题。

    《红楼梦》善于以人物结构作品、经纬故事。从客观角度考察,小说中至少有四个人物,担负了结构作品的人物: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 

一、甄士隐 

       甄士隐贯穿首尾,一启一束,使洋洋大观、万象纷呈的红楼世界整个地笼罩在缥缈浪漫的艺术氛围之中。其作用有四:

    (1)前起而后结,使作品表现出严整、统一的结构美。

    (2)起着“画外音”的作用。其“好了歌”和最后的“详说大虚情”,是代标作者发言,浓缩着作品的哲理意蕴。

    (3)部分地承担着揭示作品时代背景的艺术使命。

    (4)其家室的遭际是贾府的象征和缩写,其个人归宿正是作品主人公归宿的预示。 

二、冷子兴 

      冷子兴出现于《红楼梦》,主要是结构上的需安。他是周瑞家的女婿,又是古董商,既见多识广,又熟知内情,所以由他来“演说荣国府”相当合适。其演说,主要是介绍贾的情况,包括发迹史、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目前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潜伏的危机等。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人物众多、头绪纷繁的作品来说,这种安排很必要。它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远距离的视角,作者就是要通过冷子兴之口,“使阅者”在登堂入室之前“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这就为整个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基础,显得纲目清楚。脂砚斋说这如同“画家三染”的第一次皴染。(人物多重身份的作用) 

三、贾雨村 

       从整体上看,他由“风尘怀闺秀”到“归结红楼梦”,贯穿始终。他的政治生活史与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贾家盛衰荣枯的见证人。他既是作者深恶痛绝的无耻官僚,奸险政客,又是作者对历史、人生发表见解的代言人(第2回关于“正邪”二气的论述)。他的官海沉浮,在贾府的出没隐现,联系着贾府的消长兴衰。从局部上看,他在作品主体情节尚未展开的前4回,是结构点,是串联人物。第1回由“甄士隐梦幻通灵”引出“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2回由贾雨村闲游智通寺引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3回由林如海酬报贾雨村,引出“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4回由贾雨村补受应天府,引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四回,至少是通过贾雨村的行踪和牵连,介绍了全书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这对整部作品来说,无疑是重要的。 

四、 刘姥姥 

       刘姥姥既是一个容量很大,分量很足的形象实体,又是一个穿针引线,一以贯之的结构人物。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正式发端于刘姥姥的出现,她在结构上的意义作者也毫不讳言。

在第六回的开头,作者写道: 

      且说荣国府中合算起步,从上至下,也有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个头绪可作纲领。正思从那一件事那一个人写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呈之徽,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国府略有点瓜葛,这日正往荣国府来,因此便就这一家说起,到还是个头绪。 

       可见,刘姥姥是具有“乱麻”之“头绪”,通部作品之“纲领”的意义的。

       如果说,冷子兴是从外围、从远距离对贾府概观简介的话,那么,刘姥姥则是从内里、从近处对贾府的透视、详察。作者赋予她以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充分的艺术生命,她带着祛懦、卑微,带着善良、虔诚、挟裹着戏谑笑语,伴随着斗转星移,她的三进三出,维系着贾府的兴衰变幻,完成了整部作品的起承转合。她的“一进”、“二进”,描写贾府的“烈火烹油”的势焰,主奴的骄矜傲慢与仁慈大度,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一进”中略点出“贾琏女儿睡觉之所”,与“二进”中为巧姐起名字暗相钩连,直到“三进”时的救巧姐于水火,断笔神接,缜密无缝,巧若织锦,真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此外,宝玉挨打中的“聋婆子”,第九十六回黛玉偶遇的傻大姐,都起着推进故事情节的结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