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014-06-11 11:36:40)
标签:

情感

鸿雁

李清照

相识

旧时

人们激赏的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其实也是从前代诗中化出的。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南朝吴均《赠杜容成》云:“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晏殊《浣溪沙》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尽管吴均和晏殊所写都是“燕”而非“雁”,但“相识”的语汇与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还是接近的,也可以看作是李词之所本。但是一经李清照的化用,词句便显得更加婉转曲折。

鸿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富于很多象征意义。

鸿雁是游子离愁和思乡怀归之情的象征。如张渭《别韦郎中》:“自恨不如湘浦雁,春来即是北归时。”卢照邻《昭君怨》:“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鸿雁也是相思爱情的象征。如汉乐府《艳歌行》:“悲鸿失良匹,俯仰恋俦侣。徘徊忘寝食,羽翼不能举。”唐代乔知之《从军行》(一作《秋闺》):“南庭结白露,北风扫黄叶。此时鸿雁来,惊鸣催思妾。”

鸿雁还是书信的代名词。《汉书·苏武传》:常惠“教汉使对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在某泽中。’”“鸿雁传书”遂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常用典故。如卢照邻《战城南》“雁来不得书,空寄声哀哀”,王维《伊州歌》“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寄书”等。

本来“雁过也”,应该令人高兴,使人欣慰,但是词人却说:“正伤心。” 这是一层转折。接下谁料竟是:“却是旧时相识。”本来“相识”之“雁”,能给人以慰藉,可是此时却令人无限苦恼。何以如此,因为鸿雁从北方飞来,一是中原大地早已沦为敌手,鸿雁不仅不会带来中原的好消息,反而令人伤感。二是当年赵明诚、李清照夫妻生活美满,志趣高雅,因分别李清照曾有《一剪梅》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是今天赵明诚已经不在人世,鸿雁飞过,反而令人顿生离群丧偶之感,使人绝望和伤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