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空拉锯何时休?

(2009-03-16 15:39:52)
标签:

股票

分类: 大盘分析

       短线行情的发展总是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当你认为行情要下跌的时候,他却总是先拉升一下,之后再开始下跌;当你认为行情要上涨的时候,首先面对的是往往一波打压洗盘,股市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今天的市场低开之后,略作反弹便开始一路探底,下午在指标股的带领之下,又开始了一次反攻。多空双方可以说是征战不休,令市场参与人士做多的感到困惑,做空的同样也感觉困惑。

我对目前的这波调整行情,最近的判断一直是持偏空的态度,是否说我的判断已经错误了呢?从目前来看调整行情还没有结束,只要调整还没有结束,下结论就为时过早。我来说说我的理由:

前几天的文章之中,我一直是以为,从2037开始的反弹属于等同于从24022037级别的B浪反弹,这个B浪反弹在运行一个5浪三角形的态势,当第5浪运行结束之后,大盘就会走出下跌行情。(参阅我前面的文章)

但是今天看来,行情的性质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这个B浪似乎在走一个双三结构。什么是双三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两个abc调整浪中间由一个X浪来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复杂调整浪结构,这个调整浪里面的每个调整波都是一个三波的形式 ,故名双三结构。图形如下:

多空拉锯何时休?

 

上图就是我说的一个可能的双三结构,图中有两个典型的abc浪组成,X浪在3121330分的2086点结束,前后两个abc结构,目前正运行到了第2abc结构的c浪处,上面正好遇到了下降趋势线的压制。更重要的是从2402开始调整以来的量能在不断萎缩,从形态突破的角度来说,一个形态要想真正突破,必须有成交量的配合,没有量的突破往往是假突破。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谨防假突破。

今天我想把从1664开始的反弹的波浪划分,做一个假设,我理想的波浪划分是这样的:目前仍然在相对于6124——1664的反弹大B浪中,从1624—2402这个3—3—5可能构成大B浪的a浪,2402---?目前可能是大B浪的b浪,后面还有等同于ab级别的c浪反弹,这样共同构成一个大的B浪的abc反弹浪。波浪理论就是一环扣一环,其大无外,其小五内。

好多朋友经常问我一个问题,既然是研究江恩,为什么总是在说波浪呢?其实江恩的时间和空间数据,都是计算的结果,计算过程我无法表达,便运用波浪来表达江恩,再说波浪和江恩相结合,也是互为有利,相得益彰。关键的时间和空间位置,我会给出江恩数据。

近期所以对行情做出悲观预测,和基本免得数据有很大的关系,近期陆续出台了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最重要的4个数据是进出口、消费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信贷投放。

其中进出口数据的下滑速度之快,令市场都不知该如何反应。据海关统计,12月进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27%,一月份出口大幅下滑还有人拿春节因素来解释,二月当月出口增速大幅下滑25%,已经让全国经济学家集体失语。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较去年同期下滑5个百分点,表明内需拉动效应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这个数据是三大经济数据中最好的,但实际上并不高,我们历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在25%左右,结构上看今年的数据主要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拉动,增长达35.6%;而现实投资增长后劲房地产开发增长仅1.0%。换言之,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分摊到两年实施,只是对民营部门投资下降的一个补充,对社会资金的带动效果还没有体现,市场更担心4万亿投资是在国有经济系统内体内循环,达不到保民生、促就业的作用。

信贷数据,2月份新增贷款1.07万亿,12月份累计新增贷款2.69万亿,占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的54%,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0.5%,远高于今年17%M2增长目标,但在如此高额的信贷投放下,12月的工业增加值只增长了3.8%,表明信贷投放的刺激被出口下降的效应抵消了。

另外据报道,披露年报或发布业绩预告的1123家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合计约为20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04%,08年净利润同比降逾4成。这将成为近期行情往高处发展的杀手锏。

操作策略方面,在行情没有走出调整态势之前,不要妄言反转已经开始。这个地方要想顺利突破调整态势,应该需要借助外力的作用,这个外力就是利好政策的刺激,当行情明确出现转势之后,我们再入场操作也不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