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别对待,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

(2010-12-07 16:13:26)
标签:

成长

女儿

生活记录

性格成长

育儿

分类: 成长记事

     昨晚饭时,孩子对我和老公说:“妈妈,我想要点读机,你还没送给我呢?”

    我笑笑说。妈妈可没有答应你呀。是爸爸答应的吧!

    女儿又转身去和老公撒娇:“爸爸,爸爸,送我一个点读机吧!我们小朋友都有。”

    老公说:“小朋友都有?你怎么知道?”

   “我听××说的,他过生日时他妈妈就送他点读机了。”

   “宝宝,爸爸以前答应在你过生日时,送你点读机一定会送你的。送你点读机是为了让你学习用的,可不是因为别的小朋友有才送你的。”

    宝宝点头。

    ……

    类似的事情还有:小朋友的橡皮很漂亮,小朋友昨天带了什么玩具,小朋友梳了个新发型,小朋友去某地玩了她也想去,等等……区别对待,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

    凡此种种,均属“攀比”范畴。对待此类事情,我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要看比什么?

    如果孩子比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比如吃的,那我可以满足她,让她尝尝。或者根据我的经验,先告诉她这种东西的味道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她自己决定还要不要。如果是穿戴,我一般会采取讲道理的方法。我会告诉女儿,衣服是用来保暖和遮风蔽雨的,而不是用来比美的。衣服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看的。如果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就看不出来好看了。在我印象中,女儿也只有过一次这方面的攀比。在我和她讲过道理后,再也没有和小朋友比过穿戴。

    如果孩子比的是精神上的,我会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有一次,女儿说:“妈妈,我们班小朋友都去学泡泡英语了。就我没去。”泡泡英语是课外英语班。我因为女儿周末已经有两个课外兴趣班(舞蹈、主持人)要上,所以就没有考虑再让她上这个英语班。况且幼儿园有英语课而且有外教,而这个泡泡英语是中国老师教授。我觉得没必须再去额外去给孩子增加负担。英语学习主要还是需要创设环境的。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女儿:“宝宝,妈妈没给你报名上泡泡英语,是因为我觉得你年龄比同班的小朋友都小一岁,你每周两次课外兴趣班已经很辛苦了,再给你报个泡泡英语,妈妈怕你会很累的。你不想有更多玩的时间吗?”女儿听到这,当然高兴地接受了我的解释。看着别的小朋友课后去泡泡英语班,她再也没问过我。

    2.怎么比?

    女儿舞蹈课上,刚学习站下腰时,她总是不敢下,还磕过头。因为女儿胆子小。同班胆子大些的孩子,就学得比她快些,也比她做得好。女儿在家晚上练习时,嘴里就喃喃地说:“我一定要赶上小朋友。我也能做好。”女儿这样的攀比,我觉得可以鼓励。我会告诉她:“宝宝,只要你有信心,咱就一定能练得好。也许还会比小朋友更好。只要你坚持练习,努力了,就好。”这样不仅鼓励了女儿的上进心,同时,还对她寄予了希望——“也许还会比小朋友更好”。孩子怎会不好好练?怎会没收获?现在女儿的站下腰已明显有了很大进步。

    3.目的是什么?

    孩子在一些事情的攀比上,并不是盲目的希望家长满足她,有时她只是说说。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正确引导。我女儿在和小朋友攀比事情时,我先会认真地听她讲,她讲完,我会问她:“那你希望妈妈也照小朋友的东西给你买一个吗?”女儿说:“不是,妈妈。我就说说。”哦,那就无所谓了。有一次,女儿说:“妈妈,彤彤学画画了。”“那你也想学画画吗?”我问。“我不想学。彤彤喜欢画画,所以,她妈妈才给她报画画的。”“那你要不要学?”“和舞蹈比起来,我更喜欢舞蹈。”看!多么明了的孩子。其实五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表达出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了,不需要家长盲目地去报各种兴趣班尝试。孩子喜欢的,就支持她学,这样多好,孩子学得高兴,家长也开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以上三点搞清楚,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我们做家长的就不难应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