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2012-01-16 21:37:02)
标签:

四合院

南锣鼓巷地区

前圆恩寺胡同

佳能

1100d

元大都

旅游

分类: 旅游生活-国内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北京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恢宏的旧城风貌和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名扬世界,而托起这座历史名城的根基就是一条条胡同和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独特的胡同四合院风貌是这座古城的基础文化元素。北京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资源最丰富、品级最高的胡同四合院就是位于故宫以北、中轴线东侧的南锣鼓巷地区。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亚洲25处最佳风情体验胜地中,南锣鼓巷榜上有名。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乘着天气晴好,带着我的佳能1100D试机。这款入门相机因为有数种颜色机壳,为千篇一律的单反机增加了不少时尚元素。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冬日的南锣鼓巷,在雪的渲染下宁静而闲适。南锣鼓巷酒吧街是一条酒吧胡同,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自然,并遵实于四合院的那种氛围和格调。白雪飘飘,更加映衬出幽静曲徊、高树矮墙的胡同气息。陈旧的砖墙、时尚的装饰、大红的灯笼、古朴的大门都能带来一份深厚的怀旧情绪。南锣鼓巷里的咖啡馆很有特色,与三里屯、后海不同,这里的大多比较安静,和谐、自然,地处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闹中取静,更贴近于生活。客人在这里无拘无束地体验着老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宁静气息,远离了繁杂的喧闹、尽情享受着身心的放松。看看书、加加班,或与朋友小聚、或洽谈一下公务。幽暗的咖啡馆,将ISO升至1600也看不出较大的噪点,1100D在暗处的表现令人满意。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徜徉于胡同之中,可以感悟传统元素给你带来对历史文化的回望,又有许多带着时代印迹的特殊符号。土洋结合,中西合璧,不停地吸引着你的眼球,给人一种情调感、浪漫感和休闲时代感。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 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 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 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传统与时尚结合,中式与西式结合,使南锣鼓巷融合了中国文化和西方风情之精典。正如佳能1100D这款相机,一成不变的单反加入彩色机壳,传统加入了时尚成分,深受年轻人喜爱。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和其他酒吧类似的调调,简单的古旧家具、绿色植物、个性饰物,懒洋洋的感觉。如胶似漆的情侣们增添了南锣鼓巷的小资情调。窃窃私语的情人们,把酒当歌的哥几个。琴声悠扬,让人不由地回忆起家乡的小河及童年的伙伴,那夏夜里抓蛐蛐的情景。南锣鼓巷是个适合发愣的地方,每次来这里都引发人们放慢脚步。带个女朋友去南锣鼓巷,是懂得品味的男生们最值得考虑的事情。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北京是个有故事的城市。她的每一块地砖下面都有历史。那些被时光打磨的老建筑和街区,无时不刻散发着一种气息,让人感觉如此熟悉却又无法名状。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完整的“碧玉”。夕阳西下,佳能1100D捕捉到斜阳夕照时最后的辉煌。南锣鼓巷曾经的辉煌不再,留下的是彩色的历史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出名,还在于所在的地区曾经是茅盾、婉容等众多历史名人的居所,也同时隐藏着许多的大户人家。常看老赵博图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我最早被新浪网编挖掘的博图就是《婉容故居》。现在很多名人故居已经破旧不堪,但从那些残留的遗迹中还能感受到多少年前的奢华与气派。四合院古朴的大门敞开着,参天大树从院墙里自由地生长出来,茂盛的枝叶勾肩搭背似的垂在胡同上方。瓜架下的桌椅,墙角边的花盆。海侃、吸烟、喝酒,神态泰然,悠闲自得。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树丫,凄冷的寒风,寂寥的街巷……冬天的南锣鼓巷,在寒流的侵袭之下显的很安静,没有人声鼎沸,也没有灯影霓虹,有的只是寒阑的期许。这些期许应和着阳光的印迹游动,穿梭于小街小巷,看罢传统,也看罢时尚;看罢过往,也看罢现在……时光在这里老去,也依然还在这里回荡。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地区与紫禁城近在咫尺,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拥什刹海,南接平安大街,北倚鼓楼东大街,占据中心城区黄金地段,文天祥、孙中山等众多历史名人都曾在这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与活动过,从而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层积,遗踪又卓然可证,古韵浓郁。狭长的胡同、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叠翠的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简朴民风,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民间色彩。南锣鼓巷拥有大量文物古迹、名人故居,是北京市首批旧城风貌保护区之一,被确定为皇城保护区缓冲区。目前共有可园、末代皇后婉容故居、僧格林沁府、荣禄及洪承畴、奎俊故宅等国家、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8个。这里的每一条胡同,每一个院落,每一砖一瓦,无不铭刻着历史的沧桑。因为每个摊位边挤满了人,只能把1100D套上70-200头。花花绿绿的彩笔和糖雕,1100D对色彩的解析令人满意。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北京的胡同多的就像有人说的“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前几年统计北京共有胡同6000多条,直接称为“胡同”的就有1316条,要是把这些胡同连在一起,要比万里长城还要长。来北京的老胡同,并不是只看这里的酒吧和新建筑,更看重的应该是这里的历史文化气氛和淳朴的民风,这里宁静、快乐、舒适、充满市井生活气息。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热辣的酒吧和惬意的茶坊同时落户这个胡同,卖烧饼油条的小店和装修得特立独行的情趣吧在这个胡同里成了邻居。南锣鼓巷里带红箍的居委会大妈和中戏打扮精致身材苗条的女生也能和谐共存,显得是那么融洽。谁说单反意味着粗笨?佳能1100D彩壳巧妙的加入了时尚元素,让人眼前一亮。正如这南锣鼓巷里的传统和时尚,和谐融洽,相辅相成。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这里,没有三里屯的声色与浮华,也不象后海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大名鼎鼎的南锣鼓巷,确是一个适合快节奏人们发呆,时尚人们纯朴,贫乏人们小资,惜时如命人们任凭时光流失的好地方。


胡同文化的典范-南锣鼓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