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师妹力顶药家鑫,为哪般?

(2011-04-04 18:09:07)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学习

“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药家鑫事件中的死者)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这是药家鑫的同门师妹李颖在人人网上的留言。李颖由此遭到网友们的狂批,而李颖的个人签名已改为“其实不是逃避,我一直都在道歉,给每一个骂我的人,我也知道自己确实过分,不应该说这样的话,也真心希望大家能原谅我,我真的错了!”( 43《南方日报》)

 

[转载]师妹力顶药家鑫,为哪般?

要是我记得不错,在药家鑫解释其杀人动机时曾说过“害怕撞到农村的,特别难缠”。于是,“农村人难缠”这样一个莫须有的定论成了农村人丧命的诱因。而今,药家鑫的师妹为“难缠”提供了一条真实论据——“受害者死不要脸,居然记下肇事者车牌号码”!除此之外,药家鑫的小师妹还告诉咱们这样几点:

1.我本以为李颖同学敢于力挺师兄药家鑫必定是城市人,但看她一脸泼妇之相,似乎才是真正难缠的人。迫不得已,姑且认为“城市人比农村人更难缠”吧!

2.李颖同学在留言中左一个“他妈的”,右一个“他妈的”。左是针对媒体真实报道药家鑫撞人后又杀人的荒唐行为,即媒体“他妈的”在报道药家鑫一案时就该胡说一气;右是针对公众的广泛认识——药家鑫杀人行为过激,该判重刑。即公众“他妈的”都是傻X,懂不懂考虑一下肇事者的无奈?尤其是受害者死不要脸的在记车牌号码,我不杀他怎么办?

3. 一个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购买了钢琴,大学念书就购买了14万元小车的药家鑫其实家庭条件勉强算得上很一般。看来中国依旧列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是有道理的,至少我身边生活着的一帮人都不如这个“很一般”的药家鑫。

推论到这里,我有点胆寒了。着实搞不清楚到底是此女离经叛道,还是我自己孤陋寡闻。对于此女这样大胆的言论我是不敢多加评价的,深怕招致“难缠的XX”的骂名。但此处我还是要提出两点愚见:

药家鑫未被判“斩立决”,最该拜谢各大媒体!

药家鑫一案审判至今已然出现了一种怪相,法律审判之外媒体也在干预案件的审判。媒体频频报道药家鑫悔过自新时痛哭流涕的画面,审判法庭上演了甚为煽情的“求谅解”,专家们纷纷从心理角度去深层剖析药家鑫变态心理的成因。可以说,这一切行为的初衷可能都是好的。毕竟,我们能够从药家鑫身上得到太多警示,无论是中国式教育还是对于“农民难缠”的错误认识。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媒体所挖掘的这一切都无法开脱药家鑫故意杀人的罪行。事实上,媒体在以药家鑫为反面教材的时候,也容易让公众产生些许误解。既然他这般悔过,能不能网开一面,别再伤害第二个家庭?既然他从小受到父母压迫式的教育,而后心理产生扭曲,咱们能不能以精神病患者的方式判处他?既然他从小品学皆优,能不能让他戴罪立功,为社会多做贡献?可能一个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时影响不大,但当围观者中出现大面积这样的疑问时,舆论就不再是对于药家鑫的公正审判,而是为药家鑫请命。届时,多数人最不愿看到的一幕便无奈地发生了——媒体审判影响了法律审判,一群高呼依法治国的民众却在插手着法律的公正审判!

学校不问青红皂白,“师妹力顶药家鑫”实属必然

从“李刚门”到药家鑫事件,我们奇怪的发现肇事者所在学校的态度都很不明确。每遇此类事件发生,学校高层首先都会表明“此时绝对和本校无关”的态度,此后便是利用各种公关手段消除这类事件对学校声誉的影响。

“明哲保身”成为了学校的首要任务,学校没有一个正确、鲜明的态度,我们如何指望学生作出最正确的判断?我们如何确定在学生队伍中不会有第二个“药家鑫”?所以说,此类悲剧的发生不会是个案,其后还有可能发生,而在酿成悲剧的过程中,我国高校的“保身”态度绝对难辞其咎!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