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思想的诞生

(2014-06-28 16:51:01)
标签:

文化

《晏子春秋》记载,公元前 522年,曾子随孔子访问齐国。回鲁国时,晏婴问曾子:为了纪念你访问齐国,我们互相切磋学问,我赠你一辆带篷的车还是赠你几句话?曾子回答说;夫子就赠我几句话吧!

晏婴说:曾子啊!千万要抓紧学习,抓紧修养,抓紧进修啊!晏婴随之提出了他的劝学格言,就是 “慎隐揉”,“慎所修”,“慎所湛”,流芳千古。

何为“慎隐柔”? “隐柔”就是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晏婴说:“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圆中规,虽有槹暴,不复嬴也。故君子“慎隐揉”。意思是说:车轮是由直溜溜的山木,经良匠揉之而成。就是用火烤,使直木变软,揉成合乎圆规的圆轮,虽经日晒雨淋,也不会变形,恢复成直溜溜的山木了。所以读书人要特别重视“隐柔”的工夫,要学而不殆,知错改错一生。

何谓“慎所修”?“慎所修”就是读书人要重视修养,修养就是学习。晏婴说:“和氏之璧,井里之困也,良工修之,则为存国之宝,故君子慎修。晏婴的意思是说:楚国人卞和,在井里这个地方,发现了一块璞玉,但除了卞和,没有人知道是块璞玉。卞和先把璞玉献给楚厉王和武王。工匠说不是璞玉,而是一块石头。因此卞和犯了欺君罪,受到刖刑,就是砍去了双脚。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怀抱着璞玉,在他发现璞玉的井里,蒙冤大哭。文王派人从卞和怀中,取回璞玉,经工匠雕琢打磨后,果然是块宝玉,史称“和氏璧”,是存国之宝。由此产生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的思想,成了我国古代劝学的箴言。我国流传甚广的“完璧归赵”故事,就源于晏婴的《晏子春秋》。所以晏婴《完璧归赵》最早的发掘者和宣扬者。所以读书人要不断地学习、磨练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

  何谓“慎所湛”?“慎所湛”,就是读书人要不断地“进修”,按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保证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能与时俱进,实现本身的“增值”。晏婴说:“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靡酼(mihai), 而賈匹马矣。非兰本美也,所湛然也。愿子之必求所湛。婴闻之,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所以避患也。婴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 不可不慎也”。晏婴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兰本这种兰科植物,三年才长成,湛(浸泡)于苦酒,读书人远离之,百姓不佩戴;浸泡在肉酱中,其价值就可等于一匹马的价值。这不是兰本花美丽,而是因用肉酱浸泡增值了。我希望你——曾子,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进修。我还听说,读书人必是择邻而居,出游必然唯士所从。所以读书人择居为了求士(读书人)。求士是为了避免灾祸。晏婴又说:我听说“汩”(gu), 就是等待出卖的酒,常常变质;风俗习惯会改变人的个性。曾子啊!不能不重视个人的进修啊!

“慎所湛”,也就是现在人常说的继续教育。时代飞速发展,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取代旧技术,旧概念。专业人士,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进修,通过校内或校外继续教育,学习新技术,新概念。

由此我想到,作为政治家、思想家晏婴的教育思想,也是非常先进的、超前的。在2500多年前,晏婴就有了,通过“慎所湛”,就是继续学习,提高自己能力,才能实现个人的不断“增值”。由此萌生了: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晏婴就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为我国古代文明不少增辉的贤智者。                                                 

 

                            2014.6.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