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

(2009-07-31 13:58:04)
标签:

杂谈

晋宁休假

   闻一多结束了昆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的讲课,准备携全家去晋宁学术休假,暂时离开联大,离开在《租国》、《原野》和《黑字二十八》演出中,相互熟悉了的‘群社’和《联大剧社》的同学们,难免有些留念的感觉。闻一多是这两个团体的导师,对‘群社’负责人方君的印像颇深,特别欣赏他对时局的分析。闻一多喜欢与同学接触,是从两年前与长沙临时大学同学一起,由长沙步行到昆明时开始的。

  ‘群社’和‘剧社’的同学们,得知闻先生几天后就要去晋宁学术休假的消息,方君便约了几位‘群社’社员,到闻先生家来送行。

方君:“闻先生要去晋宁学术休假,我们特来送行。”

闻一多:“晋宁离昆明40公里,在滇池的南端,坐船或坐汽车都可到达。我这次休假,主要是要编写《中国上古文学史》,但我很关心时局。近来国共磨擦日多,影响抗战啊!”

方君:“是的,今年1月国民党55中全会后,国民党制定了一系列反共、防共政策。6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出现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还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统治。由联大三青团办的几份壁报,已贴在了新校舍门口的墙上,鼓吹一个领袖,一个政府,一个主义,都是针对中共来的,反共的活动有愈演愈烈之势。”

闻一多:“你们的话剧演出还能进行吗?”

剧社的一个同学说:“我们要坚持演出,还要利用假期,继续下乡演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是我们剧目的主题,宣传和动员人民抗战是演戏的目的。有更多的同学参加了‘群社’,现在‘群社’社员已有400多人。我们的剧团也扩大了。我们还组织‘群社’社员,学习新文艺、俄语和世界语。”

方君:“联大同学中,响应国民党反共号角的是少数,主张国共合作抗战,反对投降,主张民主,反对独裁的是多数。一些淡漠政治的同学,也慢慢关心起时局来了。9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学们议论纷纷,月底我们准备召开一次时事晚会,张奚若先生同意就‘二次大战爆发后的中国抗战形势’作一次报告,闻先生要去休假了,要不也请闻先生来讲讲。”

闻一多:“二次大战刚开始,问题很复杂,形势的发展还很难预料,不过希特勒的得手,会刺激日本更疯狂地侵略中国,我们的抗战将进入更艰难的时期。但我国抗日战争,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会得到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更多的支持。晋宁虽离昆明不远,但很闭塞,还望你们常给我写信,把你们的消息告诉我。”

方君:“闻先生还是‘群社’和‘剧社’的导师,有些事情,我们会去当面向你请教的。”

晋宁紧邻滇池南端,是个美丽的小镇,闻一多在这里租住了三间楼房,很安静,没有日机轰炸,是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闻一多来到这里后,每天除用一部分时间,整理《诗经》、《楚辞》、《乐府》及古代神话旧稿外,大部分时间,日以继夜地从事《中国上古文学史》的研究。因为闻一多过去专门研究过神话,对诗歌,舞蹈和戏剧的起源也有一定的研究,所以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写出了一个《中国上古文学史》的初步大纲。暑假后回昆明,就可开《中国上古文学史》了。

6月的一天、闻一多停下写作《歌与诗──中国上古文学史讲稿之一》的笔小息,对坐在一旁的妻子说:“自我与同学一起由长沙步行到昆明以来,我变年青了,很喜欢与同学在一起。现在我非常挂念联大学生的活动,关心抗战形势的变化。二次大战开始后,许多欧洲国家被德军占领了,法国也投降了,这一切都影响我的心思,我满脑子天下事,在这理只有迟到的《大公报》可看,没有其它消息来源……”正在这时,闻一多接到了联大中文系许维遹先生来信,说朱自清先生下学期休假,中文系教授会一致推举闻一多为中文系主任。闻一多看完信,立即提笔给朱自清和文学院长冯友兰写信,坚拒出任中文系主任一职,并推荐王力出任此职。理由是自己没有这种本事。并详说自己曾在武汉大学和青岛大学,两次出任系主任和院长之职,但都因自己没有当院系领导的才能而失败。这是闻一多的真心话。但信发出第二天,闻一多又收到了朱自清寄来的,由梅贻琦签署任命闻一多为中文系主任的聘书。朱先生信上还告诉闻先生,他征询过冯友兰先生的意见,冯先生还征求了外文系主任叶公超的意见,他们都认为朱自清先生休假后,闻先生是中文系主任最合适的人选。叶公超还特别强调说,闻先生是由西洋文学转入中国文学,成就最大者之一,中文系主任非闻先生莫属……

 

与华罗庚隔帘而居

    1940年暑假,闻一多结束了晋宁休假,返回昆明,住在东门外节孝巷13号周宅。这时日军已占领了越南(当时称安南),云南局势动荡,为了联大在安全的环境中办学,教育部通知联大作好迁校的准备,由此引发了迁校与反迁校的大讨论。闻一多不赞成再迁校,认为再迁校就把联大迁垮了。在联大教授中不赞成迁校的是多数,最后决定在四川叙永设立联大分校,当年招的一年级学生和先修班,到叙永分校注册,二年级以上各系学生,继续留在昆明上课。     

日机加大了对昆明轰炸的频率,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原住在城内的教授,纷纷搬到乡下去住。上课时间也改为上午7-10时;下午3-6时;晚上7-10时。 由于防空组织有序,1013日,联大北院学生宿舍被炸时,除了财产损失外没有学生和教师伤亡。

闻一多和华罗庚,沿着环城马路,由西向东,朝联大新校舍走来。闻一多着灰色长衫,右手执手杖,左手提着夫人缝做的书袋,稳健地迈着步子;华罗庚一条腿是残疾的,走起路来非常吃力,每走一步,华罗庚的那条残疾腿,就要拖着在地上画半个圆圈,所以走路很慢。闻一多听说华罗庚一家至今还未找到可躲避警报的房子,便说:“我已搬到北小营了,距城十几里,我租住的是一座破楼楼上,是三间,楼下是房主人的仓库,喂牛和养鸡的地方,非常脏,不过离住处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清,可以淘米,洗脸,洗衣,洗菜,倒也方便,如果你愿意,你可搬到我那里,你住一头,我住一头,中间挂一布帘,我们两家可隔帘而住了。”

华罗庚:“我当然愿意搬去与你同住,但你一家8口,一间房子可怎么住?算了吧,我另想办法。”

闻一多:“不,不,我三个儿子和大女儿在联大附中上学,他们住校,平时不在家住。搬来罢,抗战时期一切从简。”

华罗庚:“那就谢谢你了,明天我就搬去。”

闻一多一家8口,华罗庚一家6口,在不大的三间房内隔帘而居,虽两家都有子女在联大附中住校,房内也够拥挤了,布帘可以隔断视线,但隔不断声音,所以两家大人都小声说话,轻脚走路,但孩子们就不那么注意了,该说就说,该叫就叫。在这种条件下,闻一多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上古文学史》,华罗庚孜孜不倦地研究《数论》。一次华罗庚听到闻一多划火柴抽烟的声音,马上问:“抽的是前门烟吧!”闻一多:“早就抽烟斗了。”华罗庚:“太太呢?”闻太太说:“我早就抽旱烟袋了。”华罗庚:“今天孩子们都在家,该吃点肉了吧!”闻一多:“我已很长时间不知肉味了。”华罗庚:“要不要我借点钱给你……”

闻一多哈哈大笑说:“你借钱给我,谁借钱给你?肉吗,有钱就吃点,没钱就不吃,现在只要有平价米和‘白肉’吃就行了。我好久也没有闻到你家炒肉的香味了。”

华罗庚:“白肉?什么是白肉?”闻一多:“豆腐是也。豆腐渣是白肉末,我也常吃。”这时闻太太说:“华太太告诉我,梅(贻琦)夫人,潘(光旦)夫人,袁(复礼)夫人,合作做‘定胜糕’,交‘冠生园’代消,从中挣点钱贴补生活。要不是华太太和我孩子多,我们也可联合起来干点织毛衣的活,也挣些钱回家。”华太太买菜回来,刚进门就听到闻太太的话,便大声说:“我们是干受穷的命,但天无绝人之路。”

闻一多与华罗庚两家同屋隔帘而居,在联大传为佳话,闻、罗两人日后在民主运动中又志同道合,两人成了挚友,闻一多挂牌治印后,送给华罗庚一方印章,显露了他两人情深似海,有印章的边刻为证:“甲申岁晏,为罗庚兄制印兼为之铭曰:顽石一方,一多所储,奉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于牙章,雅于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