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屯堡明代历史的活化石-我从事高等职业教育20年(129)
标签:
健康教育历史杂谈 |
分类: 职业教育 |
-我从事高等职业教育20年(129)
2011年7月24日我们从贵阳乘车赴安顺市平坝县,参观明朝洪武年间驻军屯垦而形成的“天龙屯堡古镇”(照片1)。
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距贵阳市72公里,是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就是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饭笼驿”。
600多年前的明初,朱元璋在贵州设立承宣布政使司,调北镇南,江南明军远征西南驻守安顺,从安徽、江苏和浙江调来的兵屯在这里,始建屯堡。“屯”指军队的驻防地,“堡”为移居人口的居住地。本世纪初被当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现今的“屯堡人”都是数百年前迁徙来的军士家属及后代,他们仍较为完整地保存了石头建筑群,继承着明代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地戏和服饰等,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被誉为“明代历史的活化石”(照片2,3)。

照片2石头建筑群

照片3穿着明代服饰的龙堡妇女
天龙屯堡古镇纵横密布的石巷,将古镇连为一体,在错综复杂中却井然有序,起到了有效的防御作用。这里的街道是用石头铺就的,房屋是也是用石头建成的,居民楼之间矗立着碉堡,家家户户的墙上还保留着瞭望窗。脚下踩着的是石头,伸手摸到的是石头,眼睛看到的是石头,大到围绕屯堡的城墙和碉堡,小到磕盐的盐罐,无不令人感叹,屯堡建筑真把石头工艺发挥到了极致,石头的坚固对于构筑屯堡人军事性质的村落“屯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照片4)。

照片4石头建成的房屋
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岗,走入屯堡古镇,宛如走进一个石头的世界,层层叠叠的石板房保留了明代江南风格的四合院(照片5)。

照片5笔者在石板的四合院前
走在天龙屯堡古镇,穿梭于石砌古巷之间,迅速被浓郁的历史氛围所感染。
在天龙屯堡,随处可见身穿大襟宽袖,蓝色长袍的人,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在服饰方面,屯堡妇女保持祖制,依旧是宝蓝色的长衣大袖,精致的花边体现了江南刺绣的神韵;一双尖头的绣花鞋,透着屯堡妇女的聪明才智,典雅而高贵,屯堡妇女的服饰已成为研究明代服饰的活资料,很多妇女在街上绣花鞋,边绣边买(照片6,7,8,9)。
这里的人们简单、淳朴、友善。



照片8摆小摊的屯堡妇女

在屯堡里仍旧跳着大明朝的军傩(nuó),又称地戏,这是屯堡人传承下来的独特的古老戏种,俗称“跳神”,盛行于屯堡村寨,集演戏、祭祀、娱乐于一体。地戏由历代移民带到贵州,曾经也是作为鼓舞军心,恐吓敌人的一种表演形式,就这样传承了600年,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我们很有幸欣赏到了地戏表演,该剧种以历史战争题材为主,表演者头戴雕刻精细的木质面具,身着传统服饰,面罩青纱背负彩旗,手持刀枪剑戟等兵器道具,在锣鼓伴奏中通过唱、舞、打等形式演绎历史的剧情和古代战争场面(照片10,11)。

照片10地戏表演

照片11地戏表演
我听不懂他们的唱词,但他们在交战,从战旗的“董”和“袁”我猜测是一出三国的戏,可能是东汉献帝初平年间袁绍与董卓之间的河阳津之战。
他们的演出也许不如专业剧团,但认真传神,他们是为了生计?旅游开发?还是传承着古老的民间地戏? 也许都是。
我们还参观了屯堡文化博物馆,该馆位于古镇核心区域,占地10余亩,主要展示屯堡历史遗迹和石文化,包含沈万三故居、天龙学堂、明代驿站等古建筑模型。室内展区由“调北征南”、“定居黔中”、“江淮余韵”和“大明遗风”4个馆组成,并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方式介绍屯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浓缩600余年的屯堡历史(照片12,13,14,15,16)。


照片13屯堡文化博物馆

照片14天龙学堂

照片15天龙学堂

照片16天龙图书馆
我们还有时间,去了天龙镇的天台山伍龙寺,又称清静禅院,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有高僧依山形地势,以木石在山上架建了一座伍龙寺,被誉为“石头的绝唱”(照片17,18,19,20,21)。

照片17天台山

照片18天台山入口

照片19天台山山道

照片20长在石头上的榕树

照片21长在石头上的古树
天台山史称“黔南第一山”,群山之中,孤峰一蒂,兀起平畴,极为险峻,东、南、西三面为绝壁,唯北面有石阶可登,寺庙与山石浑然一体。
伍龙寺位于天台山峰顶,由山门、大佛殿、两厢、倒座、玉皇阁、关圣殿和祖师殿等组成,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伍龙寺既是佛寺,又有道观,更为坚固的军事堡垒,是黔中地区最具“屯堡”特色的宗教建筑(照片22,23,24)。

照片22伍龙寺入口


照片24伍龙寺山门
伍龙寺有四道山门,第一道为石砌衡门,额镌“黔南第一山”,第二道为石砌牌楼门,洞门上刻“天台山”“天中之天”,第三道洞门与山石连为一体,上有“八仙”浮雕和“印宗禅林”题刻,旁为“云从天出天然石峰天生就,月照台前台中胜景台上观”的妙联石刻,第四道洞门上刻“清静禅院”(照片25,26,27,28,29,30)。

照片25第一道石门黔南第一山

照片26第二道石门天中之天



照片29 咫尺云天

照片30 伍龙寺
伍龙寺外部均用石块垒砌,与山岩因风化形成的水平线十分接近,浑然一体,表现出粗犷的特征,墙壁上开少数“猫窗”,一望可知其作为军事堡垒的防御功能。内部木构件精雕细琢,特别是大殿前的木雕,每幅一个人物故事,生动逼真,各栋建筑灵施巧布,在有限的山岩上,创造出了丰富的建筑空间,是屯堡寺庙建筑的力作(照片31,32)。

照片31墙壁上开少数“猫窗”

照片32伍龙寺屋脊
穿行在寺内,你会感受到空间虽小,但布局巧妙,拥而不挤,窄中见宽,部分建筑甚至伸展于悬崖之外,惊险而神奇。
伍龙寺的一大特色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从山门石刻就能看出这种包容性 ,“印宗禅林”山门,将弥勒佛、水八仙、太上老君、松竹梅兰同刻于一匾,体现了这种文化的融合。
走在先人们创建的古堡的石巷里,没有繁华喧嚣街市,人们平静地生活,坚守着挚爱,这不是一时兴起的,而是日复一日的奔赴,它让平凡的日子也闪着光芒。
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带着对生活的爱,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稳步向前。
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农历乙巳年八月廿二忆记于杭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