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六月十七大街-我从事高等职业教育20年(55)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职业教育 |
柏林的六月十七大街
-我从事高等职业教育20年(55)
7月23日上午还有时间,我们走走看看,从勃兰登堡的西门出来,走到六月十七大街,来到了特雷普托公园内的“苏维埃战争纪念碑”(照片1)。
纪念碑由前苏联建筑师设计,是为了纪念二战时1945年柏林战役中所牺牲的80000苏联士兵中的5000人。
照片1苏维埃战争纪念碑
纪念碑在1945年柏林战役结束四年后才建成,是柏林三大苏维埃战争纪念碑之一,也是这些牺牲战士的墓地。
苏维埃战争纪念碑由前苏联雕塑家设计了这座纪念碑,采用被毁的帝国总理办公厅的大理石和花岗岩碎片建成。纪念碑的下方是雕塑柱廊,顶部站立着苏联战士的雕像,高约30米,雕塑下方刻有斯拉夫字母,铭文中写道“为苏联的自由与独立在对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中倒下的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前面还放置了两门ML-20火炮,两辆T-34坦克,据说是当年苏军攻打柏林时所使用的武器(照片2)。
公园内还修建有埋葬着7000多名战士的苏军阵亡将士墓。每年5月8日的欧洲胜利日,会举行敬献花圈的仪式,纪念那些为和平献身的伟大战士。
照片2 笔者在纪念碑
在纪念碑后还有宣传走廊,有二战时期的柏林的老照片(照片3,4)。
照片3二战时期的柏林的老照片
照片4 纪念牺牲的士兵
继续走在六月十七大街,看到了柏林工业大学的主楼(照片5)。
柏林工业大学(德语:Technische Universitaet Berlin,英语: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她创立于1770年,亦称为柏林理工大学、柏林科技大学和柏林技术大学,是柏林唯一的理工科综合性大学,世界顶尖理工大学之一,也是德国最古老的工业大学。
照片5柏林工业大学的主楼
资料介绍柏林工业大学科研实力雄厚,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都取得了辉煌成果,是德国九所卓越理工大学联盟TU9(German Universities of Technology 9)成员之一,欧洲顶尖工业管理者高校联盟TIME(Top International Managers in Engineering Association)德国七所高校之一,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和研究大学会议联盟CESAER(Conference of European Schools for Advanced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德国十所高校之一,欧洲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联盟PEGASUS德国六所高校之一。
柏林工业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该校大约20%的学生来自于国外,学校具有鲜明的国际化色彩,建校200余年以来,培养了许多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先驱,为德国乃至世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此工作。其校友和教授中有10多位诺贝尔奖、7位莱布尼茨奖和1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我国的中科院院士、中国第一代女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夫人何泽慧等10余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毕业于该校。
很可惜我们没有能走进该大学参观学习,但走过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具有卓越科学成果的高等学府,也使我们心生敬佩。
欧洲的7月还是有点热,我们继续走马观花,来到了施普雷河花园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Marx-Engels-Forum),她位于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Spree)的东岸。在二战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广场占据的位置是人口稠密的老城区,以Heiligegeiststrae(圣灵街)命名,在 1944/45 年盟军空袭期间遭到轰炸,其大部分建筑物沦为废墟。
二战结束后,东德政府希望建造一个马克思恩格斯广场,要人们记住这两位科学社会主义的“开国元勋”。经过大量讨论论证后,东德当局于 1977 年制定了项目计划。由雕塑家路德维希·恩格尔哈特 (Ludwig Engelhardt)为该项目的设计负责人。
1986年雕塑落成,这座比真人还大的青铜雕塑,展示着马克思坐着,恩格斯站着的形象,马克思和恩格斯雕塑于人们的视线齐平,行人可以接近并可以触摸。
1990年两德统一后,马克思恩格斯广场的存留成为公众争论的话题,雕塑也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柏林艺术杂志《Pan》进行了调查,67% 的受访者支持保留雕塑, 23% 的受访者主张将其拆除,使雕塑得以保存,但被移到了施普雷河边,雕像周边现在是一个旅游景点,供游客瞻仰(照片6,7)。
照片6游客瞻仰马克思和恩格斯
照片7 笔者瞻仰马克思和恩格斯
还有时间,我们的奔驰拉着我们到了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这座建于1934年的帝国体育场,距市中心10多公里。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以及2006年德国世界杯决赛在这里举办。
2000年,德国取得举办2006年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举办权,国际足协选定此场馆作为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场馆之一,德国当局决定改建这所场馆。
2000年7月,由德国总理施罗德批准体育场重建,改建持续了四年,2004年07月31日最终建完,重建之后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可容纳76000名观众,成为德国第二大的体育场馆。
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场馆举办其中六场赛事,包括2006年6月30日德国对阿根廷的1/4决赛,7月9日举行的决赛由意大利对法国队,意大利最终以点球赢得这届FIFA世界杯。
7月23日这天是世界杯足球赛落下帷幕2周,中午时刻没有比赛,我们也不能入内参观,只能打卡留念(照片8)。
照片8 笔者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
7月23日(周日),中午1点我们离开了柏林,向着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奔去。
坐在疾驶的车上,看到在施普雷河面上矗立着一宗人像雕塑(照片9),不知道这是什么?后来了解知道这是分子人(Molecule Man)雕塑,高30多米高,重45吨,由铝制成。1999年由雕塑师JonathanBorofsky设计完成,她象征了所有人类的分子,意语世界上的人类共同创造了我们美好的世界。
车开得很快,抓拍的照片有些模糊。
照片9分子人雕塑
在去往汉堡市的公路是,可以看到许多小汽车上驼着山地自行车(照片10),这是欧洲人休假旅游健身的爱好。
离开柏林了,这座城市当年出了一个疯狂的人带领了一批疯狂的青年,给欧洲的其他国家带去了灾难,也使得这座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多少鲜活有为的年青人在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真的值得人们反思和吸取教训。但不知为什么当今的世界还是战争不断,人们就不能平静和谐地生活?
照片10小汽车上驼着山地自行车
2024年6月26日星期三农历甲辰年五月廿一日忆记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