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忽然想到,仅彭城花釉作品系列,就应该有个研究组织,把它的艺术、历史、文化搞一下。因为,彭城花釉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最中国派的、北方派的、磁州窑派的艺术。
邯郸市彭城花釉收藏家云飞雁字长,对花釉关于作品的收藏如醉如痴,也有所探讨。甚为钦佩!
关于花釉的起源,我写了几句话,仅供参考。这里,搬砖过来,请各位指正。
花釉,亦称“彭城花釉”。其最初的诞生出于偶然,是李允中先生最初发现。在其成熟期间,彭城很多技术人员参与。如在配制各种花釉配方时,邯郸市陶瓷学校1960年毕业生,陶研所郭玞亭先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关于彭城花釉制作工艺文章发表在《河北陶瓷》1975刊物上。湖南陶研所出版《陶瓷工艺学》一书,曾经全文转载了有关主要配方。再后来,才是磁州窑各位艺术家们,包括魏之愉等在设计作品运用时的补充。实际上,花釉工艺配方是最基础的工作,技术是扛大梁者乃郭玞亭也。后来他搞过结晶釉;还搞青花花纸配料配方等。可惜,他1979年报考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梅健鹰先生的研究生。1982年毕业后,离开彭城到安徽外贸科研所工作。当时叶总并不放行,十分动情地劝说他:“在我们磁州窑母亲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怎么舍得离开她呢?”,不过,郭仍然泪流满面决意离去。后来还是走了。近十几年来,郭一直住在彭城。他说彭城是他的第二故乡。总是放不下,魂牵梦绕啊。其实,后来走掉的韩泉友、朱伯华等名家、大家们,他们每个人都何尝不是如此啊?
为什么我如此得清楚?1977年我的译文处女作《色釉》经过郭老师校译后,发表于1977年第二期《邯郸陶瓷简报》上。1978年时,我为郭老师翻译了好多日文釉料配方资料。我也向他学到好些知识。那时我们是很好的挚友,无话不谈。1989年受特邀赴日讲学前夕,邯郸市保密委员会委托邯郸市陶瓷研究所进行保密措施,把我讲稿中有关彭城花釉的内容加以删除。故对彭城花釉经历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不仅把它珍贵收藏起来,但还应知道其发生。成长中的掌故。
彭城花釉陶板壁画产品1985年曾荣获“国家银奖”。彭城花釉是磁州窑艺术中的宝贵财富,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财产。后来山东、湖北的花釉陶瓷亦花开烂漫,但它们曾深得彭城花釉工艺技术的启迪。现在,彭城窑有陶艺家在继续制作各类花釉作品,以满足陶瓷爱好者的欣赏、收藏。不过,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尚力不从心。绚丽多姿的彭城花釉艺术,如铁红釉等,有的出现断代,甚至略有失传。深望彭城花釉艺术生命长久,不要凋谢,宛如棠棣之花,继续徐徐绽放。
http://s1/middle/4c78835bhc07b527a6390&690
彭城花釉富有装饰性、富含表现力及便于运用等特点。
魏之瑜先生的这件花釉双耳虎头尊,作造型雄浑、大器,充满男性的阳刚之气。那时,作者刚从“文革”政治压抑的环境中走出,就勇敢地摆脱了当时萎靡不堪的乱象,创作出这件很有生命力的作品。近年来,彭城窑发展起来了。但许多做陶者的作品或碍于生活搞商品化仿古,或沉迷于拜金主义的以数量求生存。魏大师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不同凡响的气度与胸襟,可惜少见了。
http://s15/middle/4c78835bhc07b5534fdde&690
魏之瑜先生作品,
彭城花釉的艺术特色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作品上朦朦胧胧的仿佛雨点的釉色纹样,带给人无数遐想。
http://s9/middle/4c78835bhc07b4c31f048&690
崔宝林作品=====月光下的小鹿。表现了诗意般的、世外桃源般的生存环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与环境的深度思考。堪称绝品!
http://s12/middle/4c78835bh79a5ee66812b&690
韩泉有作品=====铁红釉斗牛。
http://s3/middle/4c78835bhc07b492ec072&690
杜洪宇作品======鸬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