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听说的南麻战役

标签:
散文 |
分类: 朝花夕拾 |
听我奶奶说过:庄里各家各户都去称军粮,称好了,拿回来上碾推,上磨磨,磨好了,泡好了,摊成煎饼,再交上去。摊的那些煎饼,各家各户里,一个也没有偷着留下的!
听我父亲说,民工们抬担架,都是自家带着窝窝头、带着煎饼......
在庄东头的打麦场上拉起了简易的帐篷,设立了救治点。战役开始后,不断有伤员被用担架抬来。我母亲和庄里的妇女们都去河边帮着洗伤员换下来的纱布。我母亲曾不止一次地对我们兄妹几个说:那河里的水都洗成红的了呀!
听老人们说,南麻战役,打了几天几夜的仗,就下了几天几夜的瓢泼大雨!从前线抬回来的伤员,一个一个都好像是从泥水里捞出来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的好几篇回忆南麻战役的文章中,都提到了这样一个严酷的战况:面对敌军修筑的密密麻麻的明碉暗堡,咱们的部队缺少攻坚的重武器,战士们都是抱着炸药包去炸敌人的碉堡!而因连日的瓢泼大雨,炸药包都因受潮而拉不着火;战士们只能把手榴弹捆成捆,甚至是挂满全身,冒着弹雨,前赴后继,奋勇向前……
有一个受了重伤的干部,被从前线抬回来,听说是因为指挥所被敌人的炮火炸塌而受伤。担架就在俺大姥爷家北屋里放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那干部因伤重牺牲,警卫员放声痛哭!听说是位师级干部。他的遗体,就临时安葬在了俺庄南边的沙岭上。
——前几天,从网上查看有关南麻战役的回忆文章,我才知道:那位师级干部,是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5师的秦贤安政委!昨天,在微信上,我让在老家的二哥打听当年安葬秦贤安政委的有关情况,二哥立刻去街上请教了庄里的几位老人。其中一位老人,是刘芳春三舅。三舅亲眼见证了烈士装殓埋葬的全过程:秦政委的遗体入殓后,就临时安葬在了俺庄南边的沙丘“团崮堆”北面的“南天门”上,并立石刻碑用以纪念;因伤重救治无效而牺牲的其他指战员,就临时安葬在庄南边“塞峪子”的山坡上,并立上名牌,以示纪念……
全国解放后,秦政委的夫人来起秦政委的灵柩。本想在墓前照张照片留念,无奈,那时候连县城里都没有照相馆,只好作罢!
——我二哥听刘芳春三舅说:秦政委的灵柩起出来后,换了新棺木。把棺木放在坚固的底托上,用结实的绳子系牢固,把又粗又长的木杠子穿过棺木上边的绳套——俺庄里刘云增五姥爷和邻庄的好几个壮劳力一起,把木杠子上了肩,用肩膀抬着棺木,走出沂源地界,长途跋涉140多里路,把秦政委的灵柩一直送到了青州火车站!
——今天在“百度百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中说:1953年,为了纪念秦贤安政委这位人民功臣,山东省人民政府又将他的遗骨从沂源移葬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
——我二哥、三哥在微信上告诉我:咱庄里出了两位烈士!
1944年3月,东鲍庄的马忠法大哥和高文友大爷二人同时参军。参军后勇敢作战,先后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南麻烈士陵园的烈士英名录中,记录了马忠法、高文友二位烈士的英名!
向为了人民的解放而壮烈牺牲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2024年4月18日初稿,7月2日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