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城市”是由大树树立起来的吗?
(照片并无对应关系)
长了三十多岁,头一回看到自己所在家乡的城市在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头版出现了:《安徽巢湖从所辖县区调成年大树突击绿化遭质疑》(新浪网4月25日晚“国内新闻”)。但在一时间,竟不知是喜是忧?
也正是从这则新闻里,我才是头一次得知就是我每天生活的这个城市已入选安徽“园林城市”。我并非业内人士,所以无从知晓“安徽园林城市”申报条件及相关评价机制。但我翻看了下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其中就有一条: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美化具有本地区特点,江、河、海等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恐怕这一条就足以推翻这样的评选结果了,而无论细细对照其中的哪一条,我都觉得我所在的这个城市与它对应的并不紧密,换句话就是说“不靠谱”。
我与这个城市朝夕相处了十余年,几乎每天都形影不离。所以,对它的现状描述纵使说不上如数家珍,起码也可以称做“眼”熟能祥的。先从市内道路状况来讲,撇开我们城市的地标路段“巢湖路”不说,以北门转盘为主轴,无论是从我们的交通动脉长江东路,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晚期才峻工的向阳路,健康路、团结路、东风路直至官圩路环城行走一周后,恐怕每个路人便不难得出如下印象:坑坑洼洼逼仄拥挤,一到下雨天随时还会溅起路边行人一身的泥水。而到上下班高峰时,如果仅从当时拥挤不堪的车流看,仿佛就像置身在越南首都河内的闹市区,假如没有“乱尘渐欲迷人眼”空中到处弥漫的灰尘的话,你一定会赞同我的这个比喻的。面对这种客观存在,你会对所谓的绿化率数字还会一如既往地虔诚并笃信不疑吗?就算它的绿化率达100%,也不会掐断我们这样的疑问:城市绿化是用来装门面的,还是用来真正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呢?在我看来,无论问起其中何种,结果可能都不会让每一位真正能替民生计想的人轻松。
再说下市内主要建筑,虽然这些年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方兴未艾,连同住宅房在内的高层也委实建了不少。从远处看去,巍峨壮观富丽堂皇,建筑内假山喷泉绿地的多数是些像政府大楼啊,税务局啊、公安局啊、电信局啊、电视台等些行政机关的办公大楼,而真正具有民生指数意义的代表作品恐怕屈指可数的。这里,想稍带提及的,俯瞰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城市,这类性质的建筑越是气派华丽,就往往越是意味着这里普通劳动者生活的另一面。
那么,论及城市内的诸多公共设施又如何呢?像什么人行天桥的,什么公园的,什么体育场的,也常常是拆了又迁,迁了又拆,以致到今天这个社会,在这样一个常住人口达40万的城市,竟没有一家像样的剧院和体育场。对此,我们能仅仅把它看作是某种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没落和悲哀吗?而这种种情状,都不难看出,它的规划及建设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且急功近利。而这种置纳税人财富不顾的做派,不说是种便相的决策失误犯罪,起码也可以算作一种极大的渎职和浪费吧?也因此可以说,整个城市规划与其说是决策阶层展现梦想的舞台,不如说是代表当今中国诸多中小城市建设极具典型性的又一块试验田。只是,这历经数年的来回折腾里,会有多少民众饱受风餐露宿之苦,居无定所之怨?而由无数普通劳动者积累的财富又最终流向了哪里?
这里,我也随手从此则新闻里抄录了一位网友的留言:“巢湖市确实移了不少的大树过来了,沿环城路一带都成了树林了。上次我看到他们正在植树,我顺但便说,这样栽是不是太密了点?一位种树的师傅告诉我们说:“你们放心好了,我们估计这树也就是三棵能活一棵就不错了。”我仿佛明白了一点,领导总是有前瞻目光的!唉,领导真不容易啊,想出政绩更不容易!由此我不禁想,我们市领导什么时候能把乡下的路也能移到城里来就更好了,因为我们城里路况实在太差,我们现要并不太需要要树,我们更要一条条平坦的路!领导,你如果能把乡下的路移到城里,你就能出更大的政绩!”就算其间反映具有相当的片面性和情绪化,但浏览这篇新闻的大多数留言中折射的民本思想,以及近似的质疑和吁请还是值得每一位为父母官的官老爷们尊重和深思的!
而究于我本人,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如果我所在的城市环境确定呈现了某种天翻地的变化,哪怕只是某种实质性的进步,我又具何胆何识甚至冒着可能会接踵而来的莫须有审查及牢狱之灾来颠倒是非指鹿为马呢?“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由这则新闻,我又想起这条早己不再新鲜的志训。那么,怎样才算是为民作主,如何才能为民作主?这也正是我希望借此篇短文告诉那些拿着纳税人的供奉过活的父母官们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少一点沽名浮噪,多一些脚踏实地。正可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牌。我想,新的时代背景下,这才更应该成为每位为官者不可或缺的政绩观。
再回到开篇,也因此想指出,是不是园林城市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了切实的改善和进步。它包括我们的收入水平,我们的住房状况,当然还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青山绿水!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还认为,真正的园林城市,它既不是兴师动众的所谓政绩工程鼓噪出来的,也并非通过“门路”拉选来的,甚至不是国家所谓园林城市标准评出来的,它真正的可能也是惟一的标准应该是由根植于所在地民众心中那成片成片的充满幸福感的绿洲长成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