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形成性考核一
(2018-12-07 16:06:05)
标签:
专科电大 |
分类: 个人原创 |
成绩
题目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
题目2
“我不信鬼,而喜欢知道鬼的事情,此是一大矛盾也。虽然,我不信人死为鬼,却相信鬼后有人……”这段文字出白(
题目3《月下老人祠下》一文中表达的情绪是(
题目4朱自清在《儿女》里写到的“我们常用了土话,叫他做‘呆瓜’。”这个‘呆瓜’指的是(
题目5《故乡的野菜》、《乌篷船》都是周作人的散文代表作。 对
题目6在《月下老人祠下》中,作者几次写到“我回来了”(
题目7 “河水鬼大可不谈,但是河水鬼的信仰以及有这信仰的人却是值得注意的。”
这段表述出自(
题目8《颓败线的颤动》选自鲁迅的(
题目9散文诗集《野草》中,最能显示鲁迅自己的作品是(
题目10
“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这段话是胡适对哪位诗人的赞美(
题目11 “旧时的颜色”必在后人“记忆中消失”,表达这一主旨是(
题目12 “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欸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
这段表述出自(
题目13描写“河水鬼”的文章是(
题目14《月下老人祠下》所写是俞平伯从大洋彼岸归国,即将北上回京期间,在故乡逗留短短三天里与妻子、妹妹共游西湖的经历。表达的作者的心境是(
题目15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个“她”指的是(
题目16“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留在人间,他不曾白来了一世。我们有了他做朋友,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不曾白来了一世。我们忘不了,和我们在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段话是胡适对哪位诗人的赞美(
题目17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死火”象征着(
题目18《雁荡山的秋月》的总体风格是(
题目19在《死火》中鲁迅关于“火”的想象,不是从单一的“生命”视角,而是从“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想象“火”。 对
题目20鲁迅的第一本散文诗集是(
题目21“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意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意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意去。”这段文字出自(
题目22
“这人肉的筵席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直排下去。扫荡这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这段文字出自(
题目23朱自清在《儿女》里写到的
“张开没牙的嘴格格地笑,笑得像一朵正开的花”的孩子是(
题目24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这段表述出自(
题目25
“你的醒来,使我欢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我愿意携带你去,使你永不冻结,永得燃烧。”这段描写出自哪位作家的笔下(
题目26鲁迅先生“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也可以看作是鲁迅留给后人的“遗言”,是(
题目27废名在《放猖》中写到的“猖兵”是(
题目28“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这段描述出自作品( ) . 《影的告别》
题目29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题目30
“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这段表述出自(
题目31周作人采用引起很多争议的“文抄公体”写的散文是(
题目32周作人在《金鱼》中,开首议论“三不喜”,第一不喜欢的动物是(
题目33在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是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的作品是(
题目34《女吊》的主题可以概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