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特级教师理想中的智慧课堂(转载)
(2022-11-04 14:10:36)分类: 教育教学类 |
一位特级教师理想中的智慧课堂(转载)
(2022-11)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一个工具,并非智慧课堂的全部。难道非信息时代的课堂就没有智慧吗?能够激发学生智慧、体现师生智慧的课堂应当都是智慧课堂。
信息技术的用与不用并非智慧课堂的分水岭。理想的智慧课堂应该让信息技术帮助师生完成他们原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完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沟通,实现教学内容逻辑化、难点突破立体化、学生学习角度多元化。
教师可从智能备课、智能教学资源、智能课堂、智能评价四个方面构建理想的智慧课堂。
01理想的智能备课
不同的是形式,相同的是侧重于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差异以及学生个体的变化。
现实课堂客观存在着的不确定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预期出自感性而非理性、平面而非立体、局部而非整体,导致备课到教学的转化率低,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理想的备课应可实现智能检测和预测。
若一致性的比例偏低,智能系统能够自动提出修改的方向和建议,从而在人机对话中有效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以及从备课到教学的转化率。
即使没有被学生发现,误导学生也是不可原谅的。若教师在课堂上无意识、随意地发表个人消极言论,再生动的课堂也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备课时,对教材的解读需要进行智能检测。
教师对教材的一次解读与作者、编者的意图相适度达到多少,二次、三次解读又达到多少,自主发挥的有效成分有多少,都能够通过智能检测的方式客观地呈现出来。
显然,学生是课堂的关键因素。理想的智慧课堂要实现师生融合,让教师做到知己知彼。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基础、习惯,还要知晓学生的预习情况,甚至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需求和行为反应,最关键的是预测课堂上师生的契合度。
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从智能医疗中获得启发。其一,医生对病人的救治过程与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其二,医生在学习期间无数次解剖人体模型,对手术的流程已经了然于胸。
其三,医生真正上手术台之前,已清楚对象的病症并通过仪器对病人做了全身检查,掌握了病人的身体健康数据。
疫情之后,线上教学平台井喷式增加,但是课件资源要么难以适用,要么需要付费。教师自己做课件则耗时费力,只能在公开课、评优课上使用,且依赖技术团队的支持。
全国教师数量庞大,平台有足够的流量和商业广告价值,对下载量大的软件、课件作者支付报酬,教育部门定期评优奖励,促进良性循环,智能教学资源库就会成为教师教学的智慧库。
应当把教学资源价值、分享的频次、产生的影响与效果等纳入评比体系,尽快建立各级教学资源库。
只有文字材料、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资源最能真实、有效地证明教学实施的过程与效果,杜绝造假,更重要的是它体系化、过程化,比单个课件的作用大,对提高教学资源库质量有其独特的价值。
研发智能设计课件的软件
学生的感官需求在与时俱进,对他们而言,现有的教学课件过于陈旧与无趣。因此,当前亟须设计出能够智能设计课件的软件,以辅助掌握基本技术的教师智能化制作出需要的课件,尤其是学生喜欢的课件。
汇聚公益智能教育资源
鼓励单位、个人的教育公益行为,特别是科技单位和企业要定时、定量地解决学校和师生在智能教学方面的问题,引领教育发展。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向学校捐钱捐物已经成为常态,但很少有企业向学校捐赠技术或共享技术。
面向教育的技术企业不少,国家应允许企业通过捐赠抵税,或获得社会声誉、政府赞誉,强化企业责任和个人担当,形成社会共识和合力。
相对于教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所谓的智慧教学平台,如果只能满足这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还称不上智慧教学。
打造智能课堂,要减少多余的教学环节、重复无效的步骤、低效的提问和形式化的监测,让智能技术促成“多对多”教学模式的形成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
智能学习伙伴按学生学习需求生成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多人学习小组、两人小组(其中一方为智能学习伙伴)中实现平等对话,可以大大减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整体互动中的压力和焦虑,为他们拓展适当的学习平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是学习入口智能,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按需智能生成真实语言情境,形成个性化学习入口,随后智能交互、因人而导,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是学习过程智能,智能技术为学生创造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思维更缜密、表达更清晰严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是学习结果智能,智能处理学生反馈,结果可表达、可视听、可量化、能改进,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反思,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曾经时髦的课堂教学监控式测评系统因过度收集学生信息而受人诟病,也因为后期使用费用高昂而沦为摆设。
尤为重要的是,依据数据科学分析教学效果并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优化建议,能避免教师仅凭直觉或经验来反思和改进教学。因为数据驱动的教学能够由教学过程或活动的数据预测并规划其未来演变趋向。
智能评价系统还能为学生及时提供修正方案和操作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
当然,理想的智慧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应该是智能化的,而不是使用信息技术继续做问答式和一对多式的传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