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生存与追求发《山西焦煤报》2025年6月24日副刊
(2025-06-28 14:25:57)
标签:
原创/随感 |
分类: 散文 |
《一句顶一万句》——
生存与追求
发布时间: 2025-06-25 焦煤网站
作者:潘洪科
发《山西焦煤报》2025年6月24日副刊
《一句顶一万句》—— 生存与追求
发布时间: 2025-06-25 09:50:45 作者:潘洪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
小长假后,我利用一周时间看完了刘震云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读完后,我有一种人生不易的艰辛感和说不出累的无力感。我想到了余华的小说《活着》,同样也反映了人生的艰难和不易。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语言、人物塑造上虽各有不同,但揭示的深度和寓意都让人深思和长叹。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出延津记》,写了主人公杨百顺,后入赘改名为吴摩西的“孤独”生活,从在孤独中抗争、奋斗,到有家难回,最后在孤独中寻找丢失的、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而背井离乡,最终客死他乡的苦涩经历。下部《回延津记》,写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在异乡奔波、生存、奋斗、抗争,最终回到延津。寻觅过程中历经的触及灵魂的疲惫、茫然和无助,伴随了主人公的一生。
这部书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孤独感贯穿始终。那种如影随形的“累”和在寻找路上的茫然,始终弥漫在作品中,让人窒息和长叹。但是每个人又没放弃,都在不断地追求理想,这让我们在感受到人生不易和艰难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生命的执着和顽强。
该书的责任编辑安波舜在卷首的推荐语写道:“阅读本书是沉重和痛苦的。”确实如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沉重和痛苦是生活的状态和写照。我们一生都在孤独中寻找追求“说得上话”的人,因此而遭受的痛苦无人可懂,可这也是证明生存意义的所在。
发布时间: 2025-06-25 焦煤网站
作者:潘洪科
发《山西焦煤报》2025年6月24日副刊
《一句顶一万句》—— 生存与追求
发布时间: 2025-06-25 09:50:45 作者:潘洪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
小长假后,我利用一周时间看完了刘震云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读完后,我有一种人生不易的艰辛感和说不出累的无力感。我想到了余华的小说《活着》,同样也反映了人生的艰难和不易。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语言、人物塑造上虽各有不同,但揭示的深度和寓意都让人深思和长叹。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出延津记》,写了主人公杨百顺,后入赘改名为吴摩西的“孤独”生活,从在孤独中抗争、奋斗,到有家难回,最后在孤独中寻找丢失的、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而背井离乡,最终客死他乡的苦涩经历。下部《回延津记》,写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在异乡奔波、生存、奋斗、抗争,最终回到延津。寻觅过程中历经的触及灵魂的疲惫、茫然和无助,伴随了主人公的一生。
这部书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孤独感贯穿始终。那种如影随形的“累”和在寻找路上的茫然,始终弥漫在作品中,让人窒息和长叹。但是每个人又没放弃,都在不断地追求理想,这让我们在感受到人生不易和艰难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生命的执着和顽强。
该书的责任编辑安波舜在卷首的推荐语写道:“阅读本书是沉重和痛苦的。”确实如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沉重和痛苦是生活的状态和写照。我们一生都在孤独中寻找追求“说得上话”的人,因此而遭受的痛苦无人可懂,可这也是证明生存意义的所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