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中体西用”的思考》——读长篇小说《张之洞》有感发《山西焦煤报》2024年3月12日副刊

(2024-03-30 08:05:28)
标签:

原创/随感

分类: 散文
《对“中体西用”的思考》——读长篇小说《张之洞》有感
发《山西焦煤报》2024年3月12日副刊:
链接:https://www.sxcc.com.cn/wxzp/30386.jhtml?continueFlag=d3f9bef8b7ef29d5d9540072150772e0
对“中体西用”的思考 ——读长篇小说《张之洞》有感
发布时间: 2024-03-13 20:00:00     作者:潘洪科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33

我最近阅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被授予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张之洞》。

该书的作者唐浩明是一位长于写名臣的历史小说家,他创作的《曾国藩》风靡海内外,《杨度》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作为他历史小说的封笔之作《张之洞》问世之后,销量达百万以上。

张之洞是文人加实干家,从两广总督任上倡导“中体西用”、实业兴邦,再到宰辅,奋斗一生。他是追求实现“富民强国”构想的真正开拓者和实践者。他是把西方工业引进我国推广的第一人,并亲自督导创办了我国第一座大型铁厂汉阳铁厂,又策划并督建京汉大铁路……为谋求中国的富强,他呕心沥血大刀阔斧地干了大半辈子,却直到瞑目的那一天,也没有看到国家富强的影子。

张之洞的父亲张瑛先后任安化县和古州同知与兴义知府。少年张之洞天资聪颖,十三岁考取秀才,十六岁以乡试第一名成为解元。十六岁的解元,在科举史上极为罕见。有多少读书人年届不惑,还在为取得生员的资格焚膏继晷;又有多少读书人两鬓斑白,还在为举人的功名伏案苦读。而张之洞,只用了十六年的光阴,便顺利地迈进了许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完的科场苦旅。一时间,这个出生在知府衙门里的小少爷成了全国瞩目的神童。

不料此后的十年,神童张之洞在通往会试的途中却连遭不利,在通籍十六七年后,四十三岁的他,仍然还只是一个从五品的洗马,后在殿试录取中被慈禧钦点为探花,自此开始了仕途上的顺风顺水:他先后补任山西巡抚;两年半后,离开山西南下,任两广总督。

在山西期间,张之洞铲除罂粟,奖励农桑,戒烟禁烟,清查库款,查办贪官,整饬吏治,免除摊派,纾解民困。在离开山西到达广州的第二天,他从前任手里接过两江总督印信。在视察广州南大门虎门炮台后,返回广州城的珠江航道上,张之洞坚定了“学洋人,办洋务”的决心。

谅山镇南关大捷后,他在资金见肘的情况下筹措资金,试办洋务,督建铁厂、枪炮厂,甚至遭人诬告参劾。他支持与时维新,资助康有为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并针对“西体中用”的设想,编著出版了四万余字的论著《劝学篇》,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而受到光绪皇帝的称赞。在“庚子之役”期间,他支持签署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东南互保约款》,在八国联军攻陷京城,慈禧太后仓皇西逃间,保障了东南半壁河山的安全。

在当时的体制下,为调和东西方文化冲突,张之洞试图建立一种新型文化架构,包括他后来调任湖广总督和晚年内召京师授予大学士、军机大臣的时光里,作为大员,他把毕生都倾注在了“强国”的构想里。

有人评价张之洞:起居无时,号令无节,行为乖张,巧于仕宦;还有人说他好大喜功,奢靡挥霍,崇洋媚外,沽名钓誉。

张之洞的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事业是辉煌还是虚幻?“中体西用”是导中国于现代化的正路,还是引中国于陷阱的歧途?他的强国梦为何不能圆?这或许是正在努力与世界接轨的当代中国人有兴趣探讨的历史话题,让我们去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