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的标准及联想……

标签:
原创/随感 |
分类: 散文 |
好诗的标准及联想……
——读潘洪科的现代诗《玉米站在水里》
《玉米站在水里》是近年来我读过最平淡又最忘不掉的诗,诗的作者是矿区有名的诗人。整首诗只有八十八个字,诗的开头就直奔主题:“玉米站在水里”,接着便以旁观着的身份解释“这是飞燕的诗”。飞燕何许人也?读者不得而知。读完全诗才知道诗里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或者是与他同行的知己。“重阳这天/她回村里/立在坡顶/看雨水慢慢浸出山体”。时间地点非常清晰,诗作者不在场是不可能的。“看溃坝之后/凌乱的黄菊/乡邻们一季的辛劳/和站在水里的玉米”。洪水淹没庄稼地的全过程诗作者一览无余。甚至那个女人(她)的感叹也言之凿凿;“她说/每一粒玉米都是大地的孩子/发出‘雨自天上来’的长叹/写下重阳回乡的诗。”
一次偶然和潘老师散步相遇,闲聊中谈到潘老师对《玉米站在水里》的创意,他沉默良久,轻声细语的吟诵着《玉米站在水里》:玉米站在水里/这是飞燕的诗/重阳这天/她回到村里/立在坡顶/看着雨水慢慢浸出山体/看溃坝之后/凌乱的黄菊……”看他情到深处,我被感动了,学着他的样子仰起头,望着流云飞向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