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爱,坠斜了天空》

(2015-05-24 17:20:12)
标签:

原创/随感

分类: 散文

读《爱,坠斜了天空》

——对中宜散文诗歌的理解

潘洪科

读《爱,坠斜了天空》

清明过后上班的第一天,临近下班的时候,收到了中宜用特快专递寄来的他的首部散文、诗歌作品集《爱,坠斜了天空》。该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是中宜出版的第一部文学著作。我因和中宜是同乡,在他还在宁夏读研究生的时候,间续读过他通过网络发来的一些散文诗歌作品。当时中宜为毕业论文的事,在前一年假期回乡时,通过街坊打听到我的手机,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我随后给他去了电话,问他所学专业和论文的内容,他说自己学的是哲学,论文自然是这方面的。我说哲学方面文章学术性太强了,也比较抽象,一般报刊不适合刊用,也较难发表,相应政工专业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文章要好发一些儿。除非专业性很强的刊物和报纸,如《求实》杂志、《光明日报》理论版等。中宜说也是,他的博导老师也这样说。他才想到了我,想让我在山西这边帮他看看。他随后又谈到了文学创作,称自己已写了大部分的文学作品,让抽时间帮他看看,提些意见和不足。

从中宜随后发来的作品看,多是一些诗歌和散文作品,我抽时间看了一部分,感觉散文轻了些,都是他生活的一种吟唱和对人生的独处与感悟;但中宜的诗,给了我另一种感悟和认知,这其中就有收在集子中的《雨·伞》、《盐》、《磨》、《耕》等。中宜的诗歌给人一种与他的年龄不相符的沉重与意念,并附有某种酸涩的感觉。起码在我看来,这可能与他的生存环境与人生阅历、体验,和在乡村生活有关,与他大学所学的哲学的关。他的诗,透着一种岁月的酸楚和沧桑,给人一种涩涩的意味。在他的诗中,有一种对脚下生活土地的爱与思考,他用哲学的理念和认知,用诗的寓意和意境,去审视脚下这块自己祖辈几代人生活的土地,以诗的形式,展现给世人。

在《耕》一诗中,他这样写道:“古老的犁/在农人的手中/执著地破译着/黄土地的秘密/而/人们记住的/只是很多残损的犁/掩埋在/他们所钟情的土地”。在《磨》一诗中,他写道:“太阳和月亮/摞成/一盘磨/拉磨的/是/倔犟而不肯回首的岁月”。这是中宜的体验。也正是在“晶莹的年龄”,在“倔犟而不肯回首的岁月”中,年轻的梦“被默默地碾碎/——碎成/一个个脚印”;在一个个脚印中,中宜走了过来。

他走出了乡村,走进了县城,走过了一个个不眠的月夜和中原大地的清晨与黎明,走到了塞外的省城。在都市繁华的街上,感悟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都市文明,与乡村生活的对比,使他的心,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多少次,他一个人,在学校对面租住的孤独的斗室内,“一杯浓茶相伴,忘情地学习、写作。”每当倦怠的时候,他都会想起早逝的父亲与哥哥……在那段艰苦的求学岁月中,为了能完成学业,在经济相形见拙的窘态中,为了解决温饱和生计,他利用双休日与假期,在校外郊区的一所民办学校谋得了一份代课的兼职,靠着一种坚守和农村青年的吃苦精神,熬了过来。

他在散文《人生随笔》中这样写道:“大西北银川这座城市,冬天早上5点多钟,城市还都在热腾腾的暖气中呼呼沉睡的时候,我像一只孤独的幽灵,拎着提包,已早早出现在校门口的公交车站台。瑟瑟发抖地在刺骨的风雪中,不停地跺着脚,焦急等待着最早一班公交车。公交车冷如冰窟,坐着或站着大约一个小时,才可以到达70里开外的兼职学校。也许,大西北的风雪过于凛冽,时间不长,我原本乌黑的头发已被染白了许多。……常常,从兼职学校下班,拖着一身的疲惫,饥肠辘辘的我,无力地逃下几乎要把人挤压成相片的公交车,才发现大学的周围早已华灯如昼,一对对年轻潇洒的大学生情侣,手牵手在悠闲地品尝着辣香的烤串,也在优雅地品尝着香辣的恋情。”

中宜对爱的理解,也有自己独特的阐释,他在《永远的徐红》中,把考研复试时,在异乡遇到在英语方面对自己施于帮助而落选的——黑龙江女孩徐红的那份弥足珍贵的感动,和春天般温情的记忆,镌刻心中。在开学时得知“她”被淘汰时,他发出“也许今生,我再也没有机会向她表达我心中那山一般沉重的感恩”的遗憾,和“涩苦的伤感”涌上心头。他感到“原本晴朗的天空,一下子变得阴霾起来”。针对“她”,他虽然“明知”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出人意外的结果,但他深知“茫茫人海,青春不在,即使,将来有朝一日有千万分之一的机会擦肩相遇,恐怕彼此也无法相识”……这是中宜的心声。

在《爱,坠斜了天空》中,开篇首句“是我害了她!”中宜给我们讲述了作者“他”和“莉”之间的一段真挚感情。他和莉是大学同学,莉能书擅画,温柔得如一湖春水,花前月下留下了太多的浪漫风情,毕业后他们却出人意料地分手了!原因是莉在都市生活的父母把他拒之门外,而他也不忍让莉为自己而舍弃自幼生活惯了的都市,跟着一无所有的自己到偏僻的乡村过“漫长而清贫的一生”。他写道:“不是不爱,而是太爱,为了爱我选择了痛苦,用男子汉豪迈和辛酸结束了这段情感。”之后,莉和别人成了家;仅过了半年,莉在信上说,她的婚姻很不幸,那个男孩骗了她的感情。主人公当时心中一酸,泪水一下子浸透了字里行间。他仿佛听到了莉在远方动情的召唤,用男子汉粗犷的胸怀容纳下她满腹的委屈与辛酸。因为,他是爱莉的呀!所以,他写道,“每当岁月的盐洒满记忆的伤口,潮汐般的忏悔便袭上心头,苦涩的感觉无声地爬满了每一根敏感的神经。”这时,他(主人公)望着自己已有身孕的妻子,只能将莉的名字,连同这份弥足珍贵的感情,悄悄地深埋心底,然后,在每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虔诚地祈祷、忏悔——为莉,也为自己……!

这篇文章发表在当年的《热风》杂志上,当时,该杂志的编辑在文章寄语写道:人在感情生活上,真情也许就一次,世事沧桑,万物思变,但我们对爱的追求不变,这就有了伤痛别离,重要的是不是错过,是我们曾经拥有呵!后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发现并转播了该文,在听众中产生了远的影响。

回到中宜的书上,在工作的间隙,我挤出了两周的时间,间续读了书的前半部散文部分,对这本集子有了初步的印象。再说中宜的诗歌,中宜的诗歌都很短,极少风花雪月的弹唱,给人一种立体的意念和让人咀嚼的味道,一如山西的老咸菜,那种味道,是淹出来的。如,发表在《七色花》杂志上的《思念》、《车·轨》《藕》等,“藕/在淤泥里/沉默/才有  荷花/亭亭的风采//不过/人们/常常忽略/藕的襟怀”。全诗短短九行,便写出了“藕”的性格。在《面具》中,他这样写道:“面具/有时/很狰狞/令人心惊//其实/这种单纯的表情/比一些笑容/更容易/让人适应”,全诗也是九行,便活灵活现地把“面具”的灵动展现出来。

收进本集子中后半部分的70余首诗作,我数了一下,超过30行的,几乎没有。全部是1020行左右。也可能是与中宜学的哲学有关,几乎有一半的诗作,是写古人的。诗人用现代人的思维,去审视古人生活的环境与那段历史。在《李白》一诗中,他写道:“诗仙的美酒/可以  醉倒躯体/却  无法麻醉/一个/入世  经邦的梦……”在《孔子》中,他写道:“周游的足迹/丈量着/春秋的历史//车轮身后/依然是/滚滚的狼烟/沸沸的民怨”。在诗的结尾,他写道:“先生的泪水/终究——/无法  稀释/人性的贪婪”。在《秦始皇》一诗中,他写道:“熊熊/焚书的烈焰/烧伤了历史/也灼伤了自己”。在《李白》这首诗的结尾,他写道:“于是/一叶扁舟/载满  明月的孤独/多情的江水/痛苦成/一行行诗”句。在,《柳永》一诗中,他写道:“词人/遗忘的美酒/醉倒  江边/一位位过客/卧听  清秋/凄美的寒蝉”。在《关羽》中,他写的尤为悲壮:

 

“……

桃园的黄土

填满了

坎坷的征途

英雄  却无法

从自己的影子里

走出

 

麦城的鲜血

痛苦地流淌

瞬间  染红

白帝城与江水

蜀汉的残阳”

 

在《杜甫》一诗中,他短短几笔:“简陋的草堂/无法  遮挡风雨/更无法  安放/自己的灵魂和躯体”,便勾勒出诗人“秋风为茅屋所破歌”的风骨和忧国忧民意识。在《杨贵妃》中:“回眸的笑容/倾倒了/盛世的君王/也醉倒了/伟岸的大唐”,几句便切中了人物的形象与历史背景,也是这首诗的诗眼,让人咀嚼和回味。结尾处,诗人写道:“然而  美丽/并不是灾难/复制灾难的/是  疯狂的欲望”。更增添了诗的情趣和幽默感,更给人以警示。中宜也有一些歌颂现实主义的作品,如《月下,握一杯冷饮》、《农民工》等,但他诗的内涵,要远高于散文,这是我对该书的看法。好在这是中宜的第一本著作,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宜会有第二本、第三本著作奉献给世人。

我期待着……

                                                                     2015521晨 太原雨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