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板面的历史与发展

(2014-07-22 19:37:55)
标签:

杂谈

  之前说过有时间扯扯安徽板面的由来与发展。印象中在我的家乡,板面基本上只存在于皖北,因起源于安徽太和县,所以又叫太和板面。近几年安徽板面几乎火遍全国,我在很多城市都看到过安徽板面的摊点。特别是在北方,比如石家庄几乎每条街都有一到两家安徽板面馆,甚至还有了一个高大上的称呼——安徽料理。

  正宗的太和板面一般都是羊肉板面,配以应季蔬菜,一般菠菜居多。辅料除了常见的鸡蛋、豆腐皮、肉丸、香肠之外,还有鸡头、鸡爪、毛蛋、羊龙骨等,而且经济实惠,高中时一碗不加辅料的板面2到4元,现在也不超过10元。迁移到外地的安徽板面以牛肉板面居多,而且辅料也简化到只剩两三样。在石家庄最常见的就是鸡蛋和豆腐皮。石家庄有家贵族板面,最高规格的豪华至尊板面,一碗36元。辅料估计是老板自己开发的,反正我在老家没有吃过加金针菇和黑木耳的板面。到目前为止,我吃过最好吃的板面依然是我高中时学校旁边的眼镜板面,辣椒够辣,卤子够香,面够劲道,味道够正,卤蛋够入味。

  专门在网上搜了一下板面,百科上说安徽板面起源于三国时期,是安徽太和县著名的汉族特色面食。板面又叫皖北太和板面、安徽板面。板面起源有没有那么早我不知道,起源于太和县是毋庸置疑的。还有,板面之所以叫板面是因为面是纯手工在案板上摔出来的。

  据说很多安徽人都不知道安徽板面。安徽板面为什么在外地火在安徽却少被人知呢?这不奇怪,因为安徽也分南北,以淮河为界,以南为南,以北为北。据说我国的南北划分也有以淮河为界的说法。太和县隶属阜阳市,出了阜阳估计就很少有人知道板面,一是南方吃面食的不多,二是安徽板面是太和人外出务工卖火的。  

  阜阳是一个劳务输出重地,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每年春运阜阳火车站必上新闻联播。早年间,我们村外出打工的基本上都干建筑,也就是民工。所以早年间的板面是在工地上火起来的。那会儿工地比较偏僻,离市区远,吃饭都是自己做或包工头承包,一个工地一干就几个月一年多,伙食是个问题。所以就有人在工地旁边或街边的犄角旮旯搭起了简易草棚卖起了板面。这让出门在外的人吃出了家的味道,板面摊会跟随工地的迁移而迁移,所以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只要有民工的身影就有板面摊的存在。

  经过多年的发展变迁,外地人也喜欢上了板面的味道,于是开始了安徽板面的盛名。

  这只是本人对安徽板面的了解,肯定有不准确和不全面的地方,欢迎补充更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