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解决搜集资料困难的问题(2010春季培训材料)

(2010-02-23 19:04:46)
标签:

杂谈

分类: 资源共享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收集资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在这么几个阶段有收集资料的活动:活动前收集资料——确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确定以前,学生能从平时收集到的资料中发现一些问题,挖掘活动主题;活动中收集资料——深化活动主题,解决具体问题,活动主题确定以后,要围绕主题来收集资料,与自己活动主题无关的资料要尽量舍弃,或者留着作为以后的活动材料,收集的资料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服务;活动后收集资料——拓展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可以继续拓展和延伸的,如果我们在活动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新主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收集资料的另一目的是看看别人是怎样阐述有关问题的,从他们的阐述中得到启发,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                                                     

那么资料的来源是什么呢?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直接由已经出版的各种文献资料;二是影视媒体,电子出版物;网络中获得网络资料;三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表中获得原始资料。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被学生收集资料困难和如何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而困扰。

一、在我的教学中我的学生遇到过这样一些问题:

(一)、文献资料的匮乏以及查阅方法的不当

我们农村的小学生因为条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学生除了教材以外就是几本作文书或者是几本文学名著,至于其余方面的书籍却很少,有的孩子虽然有但是却不会利用。

针对这些问题我首先让学生知道得到文献资料的渠道:可以通过图书、报纸、剪报、地图、图片、磁带等等。我们每个班级都设有图书角,我倡议学生们每人至少带来一本社会、科学、自然、历史、百科全书等书籍,在学校的图书室也可以借阅相关书籍。这样每个班级都就专门建立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百科”一栏。学生们把一些已有的资源都集中在一起,达到了资源共享。其次,再深入地给学生讲清楚查文献资料的方法。提醒学生查文献资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对课题提出一系列的疑问,然后分析这些疑问与课题的关系,以确定想要查询的信息或问题的归属。第二步,根据这些问题或信息的性质选择检索工具,即确定是通过百科全书等参考性工具书,还是通过报刊索引等检索性工具书进行查找。第三步,确定检索途径,即去本校的图书室,或者向老师咨询。第四步,利用检索工具书所提供的查找线索进行查找。第五步,一旦查到你所需要的文献,就可以去索取该文献。第六步,阅读文献,鉴别是否得到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若鉴别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则做好打记,摘录或复制工作。

(二)、影视媒体资源不善于观察与积累,网络使用有障碍

1、影视媒体的资源很多都可以利用到我们的主题活动中,但是学生们看过之后不善于积累,使得资源浪费。比如,新闻联播中的新闻线索;比如,守望都市里的身边发生的事件;比如,人与自然栏目里的生物趣闻等等。在我们的主题活动中都可以利用。针对这种问题,我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给学生一个作业,那就是必须记录一条你感兴趣的新闻或者是可以触发深思的一个节目的题目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笔记本上。记得,我们在进行《我心中的名人》这个主题活动的时候,当我问到你心目中的名人是谁的时候,学生们众说纷纭,都把自己的笔记本拿了出来,那是在2008年下半年开展的一次活动,那一年影视媒体报道了无数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于是“奥运健儿,抗震英雄,航天英雄……”一个一个耀眼的“明星”都出现在了我们的课堂上。那些视频的资料也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呈现在了每个学生的面前,学生们这些逼真的影视资料让大家更加坚定了向这些名人学习,努力向上的决心。

2、网络使用障碍

现在电脑在农村也都被普遍使用了,可是,我发现这个电脑成了大人的玩具。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和我说:“老师,我妈妈不让我使用电脑,她说她还要用呢!可是她不是聊天就是偷菜。”父母成了我们学生使用电脑的第一个障碍。为了和家长沟通,我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我的学生,学生在需要电脑查阅资料的时候,父母再出来拦路,那就给我打电话我与孩子的父母沟通。这样不但解决了障碍而且还得到了很多父母的支持。

另外,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不知道在哪里找的信息是相对可信任的。这是第二个障碍。所以,我们要介绍学生一些优秀的网站:网易、雅虎、百度……培养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好习惯。

在我们的主题活动中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庞大的网络收集资料,正如大海捞针一样,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只是默默地看着。这是我们面临网络收集资料的第三个障碍。这时,我们教师应该讲解如何确定关键字,并能示范着搜索,这样学生肯定会有的放矢,大大提高寻找资料的效率。比如:在主题《快乐的节日》进行时,有点同学对“六一”儿童节感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应该确定我们要收集的资料的关键字是什么,如果输入“‘六一’儿童节”会出现很多内容,比如:节日简介,节日诗歌,各国习俗等等。于是,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疑惑,输入关键字。比如:“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六一儿童节的诗歌”等等。

(三)、调查访谈困难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进行调查、问卷、访谈等,其实就是让学生步入社会,走进社区的一种方式。它的成功开展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面对现实的情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制定采访,实地考察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初步学习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调查却成了学生的负担。理由种种:被调查的人不配合,自己不好意思开口,没时间等等!

对于这些原因,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积极帮助配合学生。比如,在我们学校进行《我来当老师》这个主题活动的时候,有的学生要当体育老师,有的要尝试做美术老师,外语,语文等老师的角色,可是他们如何上好一节课还需要相关老师的帮助。这时,我就与校方协商,很快得到了领导的支持,而且主管领导还在会上要求,我们的老师都有责任帮助我们的学生,接受我们学生的采访。学生的活动顺利的进行了下来。

另外有的学生羞于出口,这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如何制定一个周密的方案,使访谈能顺利进行。例如:在《我是学校的小主人》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们要调查学生平日在学校的所作所为以及所想。教师就要知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便快捷的调查问卷,问题要反复提炼以及筛选。并且,找适当的时间(间操,午休)发放和回收问卷,及时做好统计。这样既解决了自己不好意思开口又解决了时间问题。

 

二、加强活动资料整理的指导

    学生成功收集了相关资料,这是完成探究的一步,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资料的筛选与整合的指导,让学生进一步触摸资料,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众所周知,学生收集到了调查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社会体验,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能促使他们收集处理资料,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老师的逐步引导,老师的指导不能是空中楼阁,必要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材料”。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每一次活动,并收到更理想的成效。让“有效指导”为“综合实践活动”锦上添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