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4c7656904e1bd12fa339a&690
央行近期发布了201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已首破百亿大关,达到100.91万亿元,以13亿人口计算,人均存款高达77623元。数据一出,全国人民的眼镜碎了一地。幸亏我妈不识字,还在那美滋滋地数着千八百的退休金,自认为款爷了,殊不知,她严重拖了中国的后腿!当然,还包括我爸,我哥,我嫂子,我侄子。好在,计划生育拦住了我家继续制造“拖后腿的”的去路。
很明显,摸摸腰包就知道,77623这个数字至少穿越了十年。
在中国,最不靠谱的除了宋祖德的嘴,再就属中国的统计数据了。它就像一条挂在洗衣房里的毛巾,不是水分太大,就是拧得太干,湿与干,完全取决于政绩与面子工程的现实需要。想想你酒桌上向朋友吹嘘的收入,与实际交给老婆的钱数的差距,便会明白这种表里不一的个中逻辑了。
从统计方法上看,这个77623的平均值就很不靠谱。
人民币存款包括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增加三类,也就是说只有第一项,住户存款,才应该成为除以 13.5
亿人的那个分子,而截止到今年5月底,住户存款只有 44.17
万亿元,如此一除,人均存款不过32719元,与官方数字至少缩水了一半。好在,稍后又曝出了修订版,但即便这个32719元,也足以让我们全家在全国人民面前抬不起头来。好在,还有另一个数据,能稍稍稀释一下这种负罪感,那就是这过百亿的存款中,有75%的财富被占人口比例10%的富人占有着,剩下25%的钱,才属于近12亿的普罗大众,人均9000多块。
如果明白了这一系列的加减乘除,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卡里的数字总跑不过官方的统计,也明白了,官方之所以放出存款破百亿的消息,不过是在为前一阵“钱荒”引发的恐慌,扫扫阴霾。——别怕,中国还是那个不差钱的中国。
可中国成为储蓄大国就是好事吗?不见得,这就跟朝鲜要成为蘑菇之国一样,让人不知该笑,还是该哭。为什么呢?存款太多,意味着我们的人民不爱消费了。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5%,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是负5.5%,也就是说,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马车,指望出口希望渺茫,拉动内需才是关键,而拉动内需靠的是什么,是让百姓兜里的钱流动起来。可放眼中国,楼市泡沫说此起彼伏,股市又是个坑底的地儿,投资渠道无比逼仄,而诸如“攒够1000万方可养老”“月入8000元才够谈恋爱”这样的消息,又一遍又一遍地刺痛着人们的神经,面对如此让人蛋疼的未来,你还愿意忍着蛋疼继续消费吗?除非你从来不为未来的蛋着想。所以,我们只能乖乖地变成守财奴,让钱躺在银行里发霉发臭,即便利率很坑爹。
面对被极尽拧巴的现实倒逼出来的储蓄大国的“美誉”,你高兴得起来吗?恐怕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我们并不是全世界最爱存钱的国家,排在我们前面的还有一个国家,卡塔尔,它以54%的傲人成绩,让我们变得很“二”。
钱多,钱少,重要吗?至少人均GDP
700美元的不丹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让我们意识到了,一个社会给予人民的最大幸福,未必跟钱有关系。
我妈就常常一边嚼着馒头,一边纳着闷,说想当年我跟你爸,起早贪黑地出苦力,苞米面饼子就着咸菜疙瘩,拉扯你俩长大,也没觉得低人一等,还美滋滋的,为什么如今反倒越活越觉得像个下人了呢?
强烈建议央行,下次出人均存款数据前,请先把我妈那些未足平均数的差额补足,我倒要看看她到底幸不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