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w690/4c7656904e0fb691e3817&690
在中国食品领域,媒体关注最多的,莫过于奶粉了,甚至关注得让人有些倒胃。当然,这种“关注痉挛”也在中国足球身上发生过。
近日,发改委对雀巢、惠氏等多家洋奶粉企业,展开了反垄断调查,认为他们存在纵向垄断的嫌疑。此举立即引发两派观点的对立,支持者认为,在国外奶源价格不断走低的情况下,洋奶粉凭借占中国奶粉市场半壁江山的优势,操控着奶粉价格一路逆风飞扬,发改委踩刹车之举值得称道。反对者则认为,这种调查有干预企业定价权的嫌疑,有悖自由市场的法则。而在我看来,价格的高与低,那都是浮云,这场反垄断调查,更像是为中国奶业未来发展精心布下的局。
中国奶企过往的那点恶心事,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总之,它们一会姚明、一会郭敬明的波状式的野蛮生长,为中国市场经济做了两大贡献,一个是连蒙带骗地把中国人喝奶的习惯养成了,另一个就是替洋奶粉在中国开荒后,还拱手把地儿送给了人家。当然,这种自宫式的“卖国”行为,在日化领域更是见怪不怪。
好在,再坑爹的孩子,爹也会疼,李双江就是一例。所以,几个奶业巨头最终还是连跌带撞地爬了起来,而且得益于中国消费者健忘的消费观,渐收失地,甚至在步入2013年后,步子快得有点小跑了。以蒙牛为例,4月份刚与新西兰合作成立第三方认证机构,5月份又继续出手,增持了现代牧业股份,正了八经地养起了牛,6月份呢,又与早已忘了与娃哈哈“离婚”之痛的达能联手,将在酸奶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不过,以上种种,顶多说明蒙牛是想借助国际公司为自己赚回点声誉罢了,而它的终极目标则是要重回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塔尖,于是,6月18日,蒙牛一下子砸了87亿的重金,购买了雅士利75.3%的股权,创造了国内乳企最大的一起并购案。尽管这种并购,被有些人戏称为“接了一个甩包货”,但此举的市场叠加效应,不出意外,将帮助蒙牛重新挤进婴幼儿奶粉五强的行列。
蒙牛低迷得实在太久了,如今终于牛X了一把。
然而,这一系列的“成就”,单靠蒙牛的一己之力就能水到渠成地实现吗?当然不能,这与政府势势要重振中国奶业的决心是密不可分的。进入2013年,中国奶业可谓动作频频,工信部先是提出要按药品管理的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的构想,今年7月,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细则也将出台,细则明确规定了要为奶企提供包括税收、资金及并购贷款等一系列的优惠举措。来自国家战略层面的种种举动,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让中国奶业重振雄风,而蒙牛,很有可能是这场奶粉反击战的试水者。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此次针对洋奶粉展开的反垄断调查,似乎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它既提振了国产奶企的士气,又棒喝了洋奶粉企业涉嫌操纵价格的企图,同时体现出了我们政府在运用WTO规则维稳市场上的成熟。这着实是一种进步,我举双手赞成!
当然,我们更期待这种进步,不应仅仅止于规则层面的成熟运作,能够喝上放心奶、良心奶,物美价实的奶,才是百姓的终极期许。
我是国货粉。
当然,
可能与钱包瘪有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