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战复旦mjc差六分,我决定去打工

(2022-03-29 01:24:49)
标签:

复旦大学

传播

复旦新闻

考研

Key days 心路历程:

2021.12.26考研结束:知道自己专业课的时间没有安排好,论述题没写完整,要么高分落榜要么低分过线

2.21查到成绩:分数看起来还不错,和亲近的家人、老师、朋友分享喜悦,开始准备复试

随后几天在民间排名统计表中发现高分很多,很有可能名次不够进不了复试

3.11国家线公布:高于国家线20分左右,调剂的机会有了,继续看书

3.16院线公布:以6分之差遗憾落榜,开始准备调剂和投春招简历

3.23复试名单公布:收到未进复试的短信,决定认真对待找工作这件事,同时和同学一起模拟调剂的面试。


一战复旦mjc差六分,我决定去打工

一、考研动机

       时间回到2021.4.30,为什么我决定在那天开始准备考研?

实话说,我上大学以后没有什么升学的想法,所以在学术上涉猎不深,主要学习我们这行需要的业务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新闻采访和写作、视频拍摄和剪辑。对我而言,我更喜欢文字,也更倾向于做文字记者。但目前业界的情况是:做视频更有市场,有更多工作机会。甚至在学校里进行专业训练时,我们拍了很多视频,而很少写新闻稿。在我大三找实习的时候,很顺利地找到视频类的工作。文字类的工作反而因为我前期的积累不够而达不到准入门槛。


一战复旦mjc差六分,我决定去打工

(决定考研时写下的话)

 

在决定考研前,我在一家很好的公司做新媒体工作,主要是构思视频脚本、拍摄、剪辑。工作的内容很有趣,还认识了新的朋友。不过当时心里还是想着以后做文字记者,所以不愿意安定下来。在四月底,学院组织外出采风,和同学们一起做新闻、长见识,非常开心。虽然从早上八点开始忙活到晚上十一点多,但是我不觉得累,就觉得好玩。我们团队五个人,除了我都在准备考研,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他们跟我说其实现在准备考研不晚,让我试试,于是指导我去了解考研的情况。我跟他们说我不考研是因为我想上的是复旦,其他的我都没想法,但是复旦又考不上,就算了吧。这时候我去查上岸的经验贴,发现还有不少双非院校的学生考上,感觉难度好像没有那么大。可能是正好到了工作倦怠期以及对新的学习生活(和同学继续玩两年)的向往,鬼使神差的我就真的去备考了。辅导机构的老师和上岸的学姐评估我的资质都给我很大的鼓励,认为我上岸还是有很大把握的。或许前几年是可以,但是今年,确实神仙打架!未来几年也会越来越难。

因为对上岸难度的低估和抱着一种考不上就回归原有轨迹,考上就是赚到的松懈态度,我在备考过程中心态平稳,游刃有余。具体表现在:赖床睡懒觉、暑期在宿舍做饭、健身,每次洗澡洗一个多小时、大四上学期有三门专业课去认真上了、安慰心态爆炸的同学陪聊天。不过有一点我做的比较好的是,我没有给自己放假,五一、中秋、国庆我都一个人在学校学习,也没有周末之说,每天都保持一定的学习量。等于说我把别人放假的时间用到每一天我的磨蹭上去了。


一战复旦mjc差六分,我决定去打工

(早起是不可能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当初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就差这么几分多遗憾。其实在考前我就想过这个问题,我如果差了几分,我会不会后悔没有把书背得再熟一点。我的想法是,没必要后悔,而且我讨厌背书,我能背到这个程度:能把本科的知识通过考研全部复盘一边,学明白了,我已经赚到了。并且在这期间,看了上百篇复旦老师的学术论文,我很清楚他们在研究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学生。我认为我够格了,只是比我优秀的人太多了,同时他们也愿意付出更多,这其中也不乏二战、三战的学长姐还在为梦想努力。我很期待过段时间看到今年成功上岸的经验贴,看看他们是如何达成这个高难度目标的。


二、应对挫折

准备初试的八个月,我失去了找暑期实习可转正的工作和秋招拿offer的机会。但是在对社会的认知和自我的提升上,我倒并没有停下来,是一直在往前走的。考研之前我很少看新闻,还困在小红书的算法中被消费主义洗脑。考研以后反而因为要写新闻评论,我不得不每天关注时事,与时代同频共振。看微信公众号成为了我每天不想背书时候的消遣,虽然是消遣,但是对我来说十分耗脑力。因为我看到一件事会不自觉地去思考它背后的行为逻辑等等等,以至于我在考研期间两次测MBTI的时候都测出INFP哲学家型人格,其实我是ENFP追梦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是有利有弊的一件事,有利在回答问题时更有广度,弊端在耽误了参透深奥理论的时间,在深度挖掘上会显得力不从心。

除了秋招的工作机会,我还失去了爱情。与其说是失去,不如说我不再自欺欺人,决定离开不再爱我的人。可能有人会觉得,失恋没什么大不了。不过这段恋情的失败对我的打击如丧考妣。考研期间唯一一次失眠也就是分手那天了,其他时候我都是吃好睡好的。从一天一哭到一周一哭,到一个月一哭。我忘不了过去,只能去接受我们已经分开的现实。这种痛苦不是时时刻刻的,而是在触及到相关回忆想到他以及下意识地准备找他说话,却不能再联系了的痛苦。我还发现了,我的身体在遭遇内心的痛苦时,会心率加快、呼吸不畅以及想吐。我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写字,把我的感受写在纸上,写完我就会好很多。最近在用Mooda记录心情日记,也能起到一点点缓解焦虑的作用。在去年七月份分手以后,我的精神力量急剧下降,学习和运动成为我疗愈内心的方式。考研期间的充实能够帮助我走出伤痛,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一战复旦mjc差六分,我决定去打工

这一part有感而发再多写一点吧:“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我以为我是早早遇见了可以相守一生的人,他激发了我感知爱的能力,让我学会更好地处理亲密关系,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有人可以依赖是一种幸福,同时也会埋下了不幸的恶果,因为想要摆脱对一个人的依赖走向人格独立是非常痛苦的。在一起的四年时间里我逐渐对他形成依赖,被我妈形容为“放个屁都要去跟他说一下”。年轻的时候我们大可以去依赖父母,不过我从小就是被放养的,在家里比较独立,所以会在恋爱中吃一次亏也正常。总之就是不要太相信男人,不要被拿捏了,否则你不倒霉谁倒霉。实际上所有人都会离开,我们这一生要学会与自己相处。尽管还是偶尔emo,我还是朝着成为温柔坚定且有力量的独立女性道路上走的。


三、学习心得

      考研是应试考试,所以有很多可以讨巧的地方,但是绝大多数人会走弯路。因为学习方式的差异,会导致学习效率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并不是努力了就能上岸。比我努力的人多多了,但是不少人还是没有我考的高。同理,成功上岸的人一定也有比我更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光是背单词这样看似简单的事,都有不少学问。需要背什么单词,什么时候背,背到什么程度,都有效益最大化的路径。最简单的方法是拿着一本书从头背到尾反复背,但是这样时间成本花费很高,其实是最不划算的办法。我探索出来的比较好的办法是主攻背真题单词,碎片时间背,背到在阅读里知道大概是什么意思就行了。当然,见仁见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考研政治是我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门学科。我没有做什么笔记,课程(吃饭的时候倍速看)只看了徐涛马原的强化班、腿姐的冲刺班、空卡的带背,刷了两遍1000题和各种的模拟卷(没有做错题本,直接看卷子上错题),听腿姐三十天带背(图书馆来回路上听),背肖四(通读了几遍,重点背了第一套还没背熟)。到考前也没背下来什么东西,纯纯看选择错题看熟了,听的内容变成了我的政治素养,于是到考场上我就用题目中的语料按照答题逻辑编话,最后考了旱区76(选择题扣8~10分)。在政治上我主张拿来主义,不要做很多笔记、错题感动了自己,这是我中考高考政治失利的教训。

      从结果上看,我没有进复试,是失败的。但是对于我的整个人生过程来说,我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相信路不是白走的。我明白了: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方了解情况,收集更多信息,权衡利弊做出更好的决策;学会拆解复杂的长期的任务为可完成的短期的任务;知道了我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不适合什么,暂时能做到什么又不能做什么。


一战复旦mjc差六分,我决定去打工

 完成一件难度很高的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运气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能指望运气,提高自身实力才是王 道。今年新传考研人数暴涨,大家都很难占到天时,高分一大片且分差都咬得很紧,这就得比比谁更能够配置好自己的资源以及在考场上和改卷时的一点运气了。当然,足够强劲的优胜者,少了点运气也依然可以考高分。

       对于我自己来说,考研本身就是我换条职业道路的救命稻草,现在没抓住机会,只能换条路走了。结合我的春招现状和他人的建议,目前我能够胜任的是去做新媒体、拍视频或者去体制内做党建。去年决定考研或许也是我不愿意接受长大、进入社会的选择,而现在,也不得不接受现实,要将自己的人生进程往前迈一大步了。虽然调剂也有不错的选择,而我已经没有了读研的初心,未来几年还是老老实实把工作做好,再谈理想吧。


      考研失败只是一个遗憾,并不决定人生的成败,谁没有过遗憾呢?只要我们现在过得好,过往的遗憾,都会成为美丽的遗憾。这些美丽的遗憾,会成为滋养我们心灵的力量,支撑我们勇敢走下去,走向属于我们的光明的未来。


文/可盈




有问题可以咨询 阿布老师QQ 1226940281


专业从事复旦新闻学院考研辅导10年,帮助超过300位同学圆梦。


23复旦考研免费QQ大群 9563048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