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战三跨复旦mjc396分经验贴

(2020-05-26 00:00:51)
标签:

考研

复旦新闻

复旦大学

传播

mjc

一战三跨复旦mjc396分经验贴

忙完了所有事情后,坐在电脑桌前,酝酿着写下这篇经验贴,恍惚之间还是有种不大真实的感觉。记得当初三月份备考,坐在图书馆里看着往年学长学姐们的经验贴,幻想过无数次自己写经验贴的样子,但却从来没有真正的笃定过我一定能有写的这一天。

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本科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专业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财经新闻方向,初试总分396分,政治66,英语二84334实务121440基础125201931号开始备考,接下来我将分成政治、英语、专业课三个大部分讲述我的备考经历:

政治:

政治我是7月份开始的,因为考虑到我本身是个文科生,开始的相对来说时间比较晚一点,政治是比较拖我后腿的科目,所以大家参考一下就好。我主要使用的学习资料有: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一千题、肖秀荣热点、徐涛核心考案、徐涛小黄书以及肖四肖八。

7-9月听完了徐涛的核心考案的网课,配套一千题刷完了第一遍。一千题在做的时候,错题、蒙对的题、概念模糊的题都做了不同的标记,并且在精讲精练上的对应知识点做了标记。10月份刷了第二遍一千题,同时按照第一遍的流程做标记并且复习。随后就是做肖八、肖四。我背书相对来说比较晚,基本上只背了肖四,分不高跟下的功夫的确不多也是有关系的(笑)。

此外,肖大大今年压中的题不多,论述很多都是靠我自己临场发挥选择题发挥应该比平常要好,做肖四肖八时基本上拿30分都是正常的,我甚至还有很多次只有26分的样子好好查缺补漏即可。因为政治分数不高,能提供的经验也比较有限吧。

 

英语:

英语应该是相对而言比较让我省心的一门,接下来将从三个部分介绍我的英语备考经验。

Part1.单词

没什么其他没秘诀,在有限的时间里背的遍数足够多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我的英语没有用单词书,我的单词都是在扇贝单词app上背的,第一遍设置每天200个,第二遍400个,到后面基本上是500个每天拉满,因为后面单词越来越熟,背的遍数也比较多了。在3月一开始时,我跟着朱伟恋恋有词吧高频的单词听完了,听了大概13个单元,但是朱伟讲单词真的很慢虽然补充的单词很多,后面觉得效率不高就弃掉了。

Part2.客观题

客观题是英语复习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英语分数高低基本取决于你的阅读理解能拿多少分。我的英语阅读是从4月份开始做题的,从英语一的真题开始做起,只做真题,不用做模拟题,真题十几年的一天一篇足够了。基本上的流程是:做题——对答案——纠错——全文手译和对照标准翻译——陌生单词和长难句摘录。手译是我认为比较有效的环节,通过全文手译同时也可以练习翻译题型。7月份开始做英语二真题,对于比较难的文章可以进行全文翻译。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二的做题思路和一有区别,因而一开始从一过渡到二错的题多也是很正常的。新题型方面,难度不大,多练练就会了。

Part3.主观题

主观题我的备考经验相对而言比较薄弱,没有花太多的时间。作文我用的书是王江涛的,一开始随便背了几篇作文,但我认为作文的备考比较重要的点在于动笔写,小作文跟大作文把真题都写了一遍,对照给出的答案看看思路,同时积累比较有意思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作文的开头结尾如何写。

专业课:

专业课是我自己花时间最多的一门课,今年我的专业课总分加起来应该是最高的,这方面的备考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充足。

我所用的参考书主要有一下几本: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传播理论与起源(沃纳赛弗林著)、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著)、网络与新媒体教程(李良荣著)、公共关系导论(居延安著)、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著)、新闻编辑教程(张子让著)、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整合营销传播:原理与实务(黄鹂著)、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唐舒尔茨著)。

440新闻传播基础大概可以划分成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史、新媒体四大板块,由于新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是334,在440中也会对其进行考察。其参考书就是从新闻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教程这几本。334实务则是网络传播概论——IMC舒尔茨版本,334相对而言考察新媒体内容比较多,440对新媒体的考察则更侧重思维方面,如提到某一传播效果理论需要了解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变化。

我大概在3月到9月看完了所有的参考书,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教程是重中之重,基本属于看完一遍后在看其他书的同时接着穿插着复习,新闻史大致过了一遍教材,由于新闻史知识点非常细碎,因而需要一本比较好的新闻史笔记方便背诵。背书方面,5月份我开始背诵新闻史,第一遍因为不熟悉,大概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后面背诵就比较快了,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史是所有书里最需要花功夫背诵的,基本需要背10遍左右,我背了15遍,但在考试时依然有盲点,邹韬奋的报业经营理念基本上不记得,是自圆其说的

新闻学则是属于需要一直复习,一直背的。相对新闻史而言,新闻学也是一门背起来比较枯燥的科目,但是新闻学的框架性比较强,所以建议在背诵的时候突出框架概念,还可以补充一些案例,活学活用。传播学的内容太多了,重在理解,背诵挑选重点即可,传播学也是最有意思最能引人深思的。

334新闻传播实务基本上考察的就是采写编评、营销、公关、新媒体,公关在这两年的考察中越来越少,在复习的时候建议抓重点,比如危机公关。采写编评相对而言我背的比较晚,9月开始同步背诵,细小的知识点背诵并不难,同样结合框架思维比较好搞定。整合营销传播应该是所有的书里面最好背的,背诵的时候可以用一种企业思维去思考,我如果是营销人员,我会怎样做。消息改写和评论部分,我开始的比较早,大概四月份就在听课,并且练习了第一篇消息,但后面几个月搁置了,直到8月份开始练习消息和评论,频率大概在每周一篇,批改过后认真总结,平常也会看一些公众号的评论文章,思考一下如何立论,有哪些好的语料。

专业课总体而言没有能取巧的地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看书、背书、理解、积累、思考。整个备考过程中,专业课的复习大概占据了我百分之70的时间,英语和政治分别占比应该在百分之20和百分之10。一遍一遍的复习新闻学概论和背诵新闻史,一遍一遍把手头的笔记给做厚。此外,在笔记的选择方面,建议多用几本进行对照,完善一下框架。备考过程中我的专业课资料主要就是笔记,334实务部分都是用的阿布老师的笔记,新闻史用的是学姐的笔记加上我自己完善的,新闻学则是多本对照整理出的我自己的笔记。

10月份的复习重点除了背书,还有热点有关。热点的整理主要是分成十几个专题,比如舆论、新闻专业主义、传播效果的变迁等,知网查阅相关论文,不断丰富专题内容。专题并不要求全部背诵,更多的也是丰富思维。至于后期的模拟,我自身没有很丰富的模拟经验,如果复习进度允许,模拟一套了解一下做题速度还是有必要的。

其他小Tips

1. 新传是一门背诵量非常大的科目,尤其是新闻史,往往是一边背一边忘,背多少遍都不够,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背书没有什么硬性的要求,习惯默背的就默背,习惯出声的就出声,重点在于入脑,可以采用关键词提炼的方法去背知识点。

2. 英语我没有读外刊,如果有时间的话每天晚上能读一篇外刊也是可以的,我更注重做题的效率,阅读理解是有规律有方法可循的。

3. 政治我花的时间很少很少,分数也没有很高,但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题海战术是有一定效果的。

4. 不必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平常有聚餐什么的该去就去没关系,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放开玩,我在10月底时心态不好还去上海玩了五天回来之后因为负罪感重,反而学的更认真了。

5. 心态问题很常见,我在出成绩之前都一直认为自己是考不上的,有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不要考虑太多日后的结果,只需要专注于当下的努力。我在4月时因为过敏,每天都抱着疲惫的身躯去图书馆看书,最后索性直接回家休养了一周心态不好时可以抽空尽情放松,我在4月底去上海听了戳爷演唱会,8月底在鸟巢听了五月天,情绪的发泄是有必要的,不要把自己给憋坏了。

6. 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日常生活要勤思考,用新传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老师永远喜欢非模板化、有自身特色的学生。

写在最后(一些废话):

    回顾我去年3月一路上备考的过程,感慨良多。想说的是,考研大概是人生中第一次真正为梦想努力的过程,高三时懵懵懂懂,大学形成健全的三观后选择了一条自己要走的路,没有监督,全凭自觉,回顾下来实属不易,但却又多了一份淡然和从容。无论结果如何,考研这一路走过来对心性和意志的磨练都是无可替代的,应该没有后悔这样的说法。最近也有看到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是在复试结束后翻看b站有关复旦视频时发现的,这句话是“祝贺你跻身百年复旦的星空,真实的现在可以开垦一万个未来”,也送给正在备考的你,希望这一路上不管有多失意,备考过程有多艰难,都不要忘记当初选择时的那份坚定和成功过后的狂喜,卓绝的平台资源、优秀的同辈、强大的师资,亦或是步行十分钟就到的五角场商圈,这些都可以成为努力的理由。也衷心祝愿正在看这篇经验帖的你,明年此时能和我一样从容,重复着我现在正在做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