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三跨复旦mjc396分经验贴
(2020-05-26 00:00:51)
标签:
考研复旦新闻复旦大学传播mjc |
一战三跨复旦mjc396分经验贴
忙完了所有事情后,坐在电脑桌前,酝酿着写下这篇经验贴,恍惚之间还是有种不大真实的感觉。记得当初三月份备考,坐在图书馆里看着往年学长学姐们的经验贴,幻想过无数次自己写经验贴的样子,但却从来没有真正的笃定过我一定能有写的这一天。
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本科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专业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财经新闻方向,初试总分396分,政治66,英语二84,334实务121,440基础125。2019年3月1号开始备考,接下来我将分成政治、英语、专业课三个大部分讲述我的备考经历:
政治:
政治我是7月份开始的,因为考虑到我本身是个文科生,开始的相对来说时间比较晚一点,政治是比较拖我后腿的科目,所以大家参考一下就好。我主要使用的学习资料有: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一千题、肖秀荣热点、徐涛核心考案、徐涛小黄书以及肖四肖八。
7-9月听完了徐涛的核心考案的网课,配套一千题刷完了第一遍。一千题在做的时候,错题、蒙对的题、概念模糊的题都做了不同的标记,并且在精讲精练上的对应知识点做了标记。10月份刷了第二遍一千题,同时按照第一遍的流程做标记并且复习。随后就是做肖八、肖四。我背书相对来说比较晚,基本上只背了肖四,分不高跟下的功夫的确不多也是有关系的(笑)。
此外,肖大大今年压中的题不多,论述很多都是靠我自己临场发挥…选择题发挥应该比平常要好,做肖四肖八时基本上拿30分都是正常的,我甚至还有很多次只有26分的样子…好好查缺补漏即可。因为政治分数不高,能提供的经验也比较有限吧。
英语:
英语应该是相对而言比较让我省心的一门,接下来将从三个部分介绍我的英语备考经验。
Part1.单词
没什么其他没秘诀,在有限的时间里背的遍数足够多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我的英语没有用单词书,我的单词都是在扇贝单词app上背的,第一遍设置每天200个,第二遍400个,到后面基本上是500个每天拉满,因为后面单词越来越熟,背的遍数也比较多了。在3月一开始时,我跟着朱伟恋恋有词吧高频的单词听完了,听了大概13个单元,但是朱伟讲单词真的很慢…虽然补充的单词很多,后面觉得效率不高就弃掉了。
Part2.客观题
客观题是英语复习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英语分数高低基本取决于你的阅读理解能拿多少分。我的英语阅读是从4月份开始做题的,从英语一的真题开始做起,只做真题,不用做模拟题,真题十几年的一天一篇足够了。基本上的流程是:做题——对答案——纠错——全文手译和对照标准翻译——陌生单词和长难句摘录。手译是我认为比较有效的环节,通过全文手译同时也可以练习翻译题型。7月份开始做英语二真题,对于比较难的文章可以进行全文翻译。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二的做题思路和一有区别,因而一开始从一过渡到二错的题多也是很正常的。新题型方面,难度不大,多练练就会了。
Part3.主观题
主观题我的备考经验相对而言比较薄弱,没有花太多的时间。作文我用的书是王江涛的,一开始随便背了几篇作文,但我认为作文的备考比较重要的点在于动笔写,小作文跟大作文把真题都写了一遍,对照给出的答案看看思路,同时积累比较有意思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作文的开头结尾如何写。
专业课:
专业课是我自己花时间最多的一门课,今年我的专业课总分加起来应该是最高的,这方面的备考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充足。
我所用的参考书主要有一下几本: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传播理论与起源(沃纳赛弗林著)、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著)、网络与新媒体教程(李良荣著)、公共关系导论(居延安著)、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著)、新闻编辑教程(张子让著)、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整合营销传播:原理与实务(黄鹂著)、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唐舒尔茨著)。
440新闻传播基础大概可以划分成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史、新媒体四大板块,由于新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是334,在440中也会对其进行考察。其参考书就是从新闻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教程这几本。334实务则是网络传播概论——IMC舒尔茨版本,334相对而言考察新媒体内容比较多,440对新媒体的考察则更侧重思维方面,如提到某一传播效果理论需要了解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变化。
我大概在3月到9月看完了所有的参考书,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教程是重中之重,基本属于看完一遍后在看其他书的同时接着穿插着复习,新闻史大致过了一遍教材,由于新闻史知识点非常细碎,因而需要一本比较好的新闻史笔记方便背诵。背书方面,5月份我开始背诵新闻史,第一遍因为不熟悉,大概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后面背诵就比较快了,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史是所有书里最需要花功夫背诵的,基本需要背10遍左右,我背了15遍,但在考试时依然有盲点,邹韬奋的报业经营理念基本上不记得,是自圆其说的…
新闻学则是属于需要一直复习,一直背的。相对新闻史而言,新闻学也是一门背起来比较枯燥的科目,但是新闻学的框架性比较强,所以建议在背诵的时候突出框架概念,还可以补充一些案例,活学活用。传播学的内容太多了,重在理解,背诵挑选重点即可,传播学也是最有意思最能引人深思的。
334新闻传播实务基本上考察的就是采写编评、营销、公关、新媒体,公关在这两年的考察中越来越少,在复习的时候建议抓重点,比如危机公关。采写编评相对而言我背的比较晚,9月开始同步背诵,细小的知识点背诵并不难,同样结合框架思维比较好搞定。整合营销传播应该是所有的书里面最好背的,背诵的时候可以用一种企业思维去思考,我如果是营销人员,我会怎样做。消息改写和评论部分,我开始的比较早,大概四月份就在听课,并且练习了第一篇消息,但后面几个月搁置了,直到8月份开始练习消息和评论,频率大概在每周一篇,批改过后认真总结,平常也会看一些公众号的评论文章,思考一下如何立论,有哪些好的语料。
专业课总体而言没有能取巧的地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看书、背书、理解、积累、思考。整个备考过程中,专业课的复习大概占据了我百分之70的时间,英语和政治分别占比应该在百分之20和百分之10。一遍一遍的复习新闻学概论和背诵新闻史,一遍一遍把手头的笔记给做厚。此外,在笔记的选择方面,建议多用几本进行对照,完善一下框架。备考过程中我的专业课资料主要就是笔记,334实务部分都是用的阿布老师的笔记,新闻史用的是学姐的笔记加上我自己完善的,新闻学则是多本对照整理出的我自己的笔记。
10月份的复习重点除了背书,还有热点有关。热点的整理主要是分成十几个专题,比如舆论、新闻专业主义、传播效果的变迁等,知网查阅相关论文,不断丰富专题内容。专题并不要求全部背诵,更多的也是丰富思维。至于后期的模拟,我自身没有很丰富的模拟经验,如果复习进度允许,模拟一套了解一下做题速度还是有必要的。
其他小Tips:
1.
2.
3.
4.
5.
6.
写在最后(一些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