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广东电台城市之声重播讲古名家霍沛流播讲嘅《广州故事》,其中《鸡宴》一节提及佛山柱侯鸡。讲起柱侯鸡、柱侯酱,佛山无人不知,哪个不晓,名气遍及省港澳。可惜以出品柱侯鸡、柱侯食品嘅三品楼(见下图)已于1999年倒闭,旧年我经过佛山公正路见到三品楼原址已变成卖灯笼、元宝、蜡烛、香嘅杂货铺。


讲起“柱侯鸡”,人们不禁异口同声称赞佛山三品楼洒家的最佳美食,是正宗“柱侯鸡”。它色、香、味俱全。来三品楼设筵摆酒的人,总少不了要点“柱侯鸡”这一菜式。为何三品楼的“柱侯鸡”会鼎鼎有名?这是有一番来历的。
早在12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正值秋高气爽时节,传统的佛山秋色赛会游行连续几天,使佛山古镇更是热闹非凡。刚巧“万人蘸”又在祖庙开坛,人们更为兴高采烈,扶老携幼,潮水般涌向祖庙。深夜,皓月当空,繁星闪耀,余兴未尽的人们这时感到有些疲倦饥渴,于是各自走向禅城的各间大小酒楼,饱吃夜宵。地处三元市靠近“万福台”(祖庙中的戏台)的三品楼(后迁至现地址公正路)酒馆,顿时门庭若市,供不应求,而一群熟客光临“三品楼”时,佳肴美点早已售完。“企堂”(即酒楼服务员)觉得人情难却,急忙走进厨房找厨师梁柱侯商量。梁柱侯向客人再三表示歉意,客人仍不愿离开,只得答应立即做菜式款待,谁料宾客都说:“今天是喜庆之日,我们想吃些别有风味的佳肴。”梁柱侯沉默片刻,便胸有成竹地对宾客们答允,立刻炮制一味与众不同美味可口的鸡肴以奉良朋。
梁柱侯回厨房,在鸡中精选一只头细、颈短、脚幼、堕臀的重约2.5斤(市斤)的鸡项(俗称,即未生旦的雌鸡)剁好洗净,然后用2两油面豉(未抽过豉油的豆腐)及少许白芝麻,拌匀捣烂,加上适量猪油、白糖、绍酒渗入1.2斤上汤煮沸,再把酱汤淋在鸡肉上......当梁柱端上一盆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的鸡肉时,宾客们品尝之后大叫“好吃!”(即可口美味)他们感到味道为之一新,人人赞不绝口说,从未尝过如此美味佳肴。从此,梁柱侯炮制的鸡肴大受欢迎,此后人们就用梁柱侯的名字来命名他独创的鸡肴。这样,“柱侯鸡”的鼎鼎大名就传开了。“柱侯”出了名梁柱侯独创的鸡肉料也大受欢迎人们也给它一美称“柱侯酱”,许多顾客慕名而来买,使得梁侯应接不暇,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梁柱侯买回一付石磨,放在“三品楼”天井中,自己亲手磨酱,除了用上述的原料之外,还加入适量生抽,以方便汁的流出,然后酱倒入大铁锅里,像炒“沙”(豆蓉)一样,炒到酱色金黄为佳品。
梁柱侯有如此精湛的烹调手艺,这并非偶然,是经过一番努力的他曾经在外生活了一段时间,掌握了一套做北方菜式的本领。佛山后,在祖庙附近的三元市开了一间小食店,专卖牛食吕,味道既有北方菜的特色又适合广东人的口味,美味可口,生意兴隆被附近“三品楼”酒楼看中,请他“三品楼”厨师。以后他边学习主,边实践,于是就创制颇负盛名的“柱侯”、“柱侯酱”,而且这些佳品代代相传。
梁柱侯是清同治间(1862—1874年)人,佛山三品楼梁柱侯创制的“柱侯鸡”至今已一百多年,仍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这是因为梁柱侯的手艺由“三品楼”的厨师一代一代传下去,而且有所发展。近年来三品楼的厨师还陆续创制了各具特色的68味柱侯食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