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春版《牡丹亭》中的配角——杨婆

标签:
杂谈 |
分类: 轻描淡写 |
http://s3/middle/4c751e59n8db3fbc4dc22&690
青春版《牡丹亭》里有几个全新塑造的角色,杨婆正是其中之一。六大昆团中演出《牡丹亭》时该角色均以丑行应工。隔行如隔山,没有了借鉴和效法,逼得我回到剧本里寻踪觅迹找答案。自由的表演空间加上汪世瑜和翁国生两位导演的提示、启发和地位调度,终于有了一个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杨婆。
成为杨婆
李全与杨婆之间的爱情走的粗旷、霸道一路,一对儿舞刀弄枪的江湖中人、一对乐活潇洒的海盗,他们绝对不会玩郎情妾意那套,但在他们的情感表达中却始终默契的遵循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规律。最初读原著,杨婆丑行应工,一个滑稽角色。没有合适旦角表演的剧本原型,就只有依靠导演的启发和自己的想象力来塑造一个不同于剧本却又合情合理的人物来。我想这也是当初白老师及他的编剧团对所希望呈现的吧。
在青春版《牡丹亭》中杨婆是个性格倔强、武艺高强、军令如山的女大王,相比鲁莽愚笨的李全,她遇事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常替李全出谋划策,且是个天生的美人胚,李全怎能不甘心屈膝于她的石榴裙下呢。
最初在我被选中扮演杨婆的角色时,白老师曾强调,杨李爱情的震撼度虽不及柳杜,但从整部戏的角度看,两组人物正好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色彩反差,一个情意绵绵如沐春风,一个狂放不羁如电闪雷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获得爱情,但目的只为——有情人终成眷属。有了白老师及汪导坚持用旦角来扮演,我开始进入一个逐步摸索挖掘的学习创作过程。
母大虫妻管严
杨婆这个角色之所以能在《牡丹亭》中如此出挑,就是因为她独一无二的个性,就如同她的化妆和服饰配色一般,大红大紫,那份张扬和自傲从众多角色中跳跃出来。有几分英雄气,足智多谋且不拘小节,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唯她一反规律,坚持称王称霸。加之无益高强,这样的女人,谁会不惧,山贼们便给她起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军中母大虫”既说明了她的强悍和魅力,也将她与一干男人们形成强烈的对比。杨婆得意之处就是把李全管教的‘哪一宗儿不怕了奴家’,她做妻子就是要丈夫一心一意、一马一鞍,一旦违反就要军法处置的可怕下场,在当时的社会来看哪有这样不合时宜的要求,偏偏李全就愿意做一只‘大’鸟乖乖的依偎在杨婆身边,对她卑躬屈膝、唯命是从,杨婆自然是越看越喜欢。
《淮警》一折中,李全准备领军攻打淮安,杨婆熟知自己老公的毛病,便命他不许强占妇女,如有违反,军法从事。话虽简短,却字字千斤。将李全的心事一语道破,怎能不让心虚的李全感到敬畏,忙不及下跪解释,一放一收之间,观众早已笑的前仰后合。
《折寇》中,李全、杨婆兴兵围困淮安久攻不下,无奈之际大金天使到访,杨婆谎称李全生病代为接驾,不料金使见杨婆貌美欲调戏一番,却被躲在一旁吃醋的李全冲出来阻止,金使大怒,命他们三日内攻城,否则军法从事。二人踌躇之间突闻抓住了杜宝的私塾先生陈最良,于是杨婆心生一计放陈回去。未料杜宝使用反奸计让陈最良劝二贼归顺,最终杨婆得了大宋‘讨金娘娘’的封号,开开心心做回老本行,和李全逍遥的做海盗去了。对于李全来说也是一样,杨婆越是娇悍他越是喜欢,连小声嘀咕‘未封王之前俺是个怕老婆的王,这封王之后么,也要做个怕老婆的王’,也不忘记自己所出的家庭地位,心甘情愿的拍老婆马屁,也可以说是爱妻的表现。这样的一对奇怪的眷侣,能不令人捧腹吗!
《折寇》是一折喜剧,杨婆、李全、陈最良三人的对话不乏诙谐、调侃,特别是加进了大金天使和通事之间的番语,虽然听不懂但光凭表演足以让观众笑倒。
技巧点缀
在青春版《牡丹亭》中如何合理运用技巧,既达到武戏该有的艺术效果形成亮点,又不破坏戏的整体性,这是《牡丹亭》中几出武戏同样面对的问题。
为了表现杨婆的武艺高强,翁导在《淮警》和《折寇》中给我设计了舞枪和舞剑。《淮警》一折中为了表现‘一支梨花枪洒落花风,点点梨花弄’的情景,用急速圆场变原地旋转接串翻身掏翎子亮相来表现,而在《折寇》中为大金天使表演的歌舞就用上了剑舞。剑舞,讲究的是柔中带刚,舒展挺拔,一气呵成。剑穗既要耍的有力又要好看,最主要的是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杨婆对金使做出的种种举动,既不能反抗又要极力讨好和谄媚,在《牡丹亭》中,技巧只是服务于表演,作为点缀使戏更具可看性。
整出戏舞台空间感大,场景多变,人物环境重叠,翁导坚持的‘景随人移、景随情移、景随乐移’的独特戏曲审美意境,使这出戏取得很强的视觉效果。
巧用道具
导演安排戏中番使、杨婆、通事、李全和陈最良,五人的表演交流、上下场都要紧密的围绕着舞台中心的一把‘椅子’。杨婆的窜上跳下,李全的转进转出,以及每个角色对椅子的推、拉、转、移,巧妙的变换身段,既增强了舞台效果,又丰富了舞台构图。
椅子也成了必不可少显示杨婆与李全的地位的工具。当杨婆稳稳跨坐在椅背上,李全则依坐在她的腿边;当杨婆和李全同坐一把椅子,将自己靠在李全怀里,而李全则充当坐椅靠背和扶把。两种不同坐式上的落差刚好寓意二人身份上的落差,观众自然心知肚明。
两个下场式
《淮警》的下场,杨婆是被李全抱下去的,为什么如此设计呢,还是为了体现二人的夫妻情。杨婆刚对李全下了军令,而李全却如同得了大便宜一般,耍起嘴皮子“不敢不敢”,实则是他越见杨婆吃醋就越高兴,得意到二话不说一把抱起杨婆,下场去了。
《折寇》的下场则运用了小跳、大背转的一连串技巧动作,李全将杨婆背在背上,二人大笑收光。最后还是紧扣二人草莽野寇的江湖本性。
自2004年首演至今,《牡丹亭》已走过六个年头,在将近两百场的演出中,每次都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和称赞,我知道付出的努力正在得到回报,我不贪心,只是希望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人们能够留下属于我的“镏金娘娘”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