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若若在幼儿园的社会活动,我向来只是聆听,从不参与。因为我坚信她能很好的处理跟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即便有些小摩擦,毕竟是孩子,今个儿吵了,明天不又好了?实在没必要瞎掺合。只是昨天~~~~~~
昨日放学,若若同学对我说:“孙××让我买块棒棒糖给她吃,还说不给她就不跟我做好朋友了。”孙××是个小女孩,也是若若经常提及的好朋友之一,对于她的印象,是个很爱哭鼻子,很爱生气的小女生。
听到若若这么说,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个小朋友咋这样呀?怎么还跟人家要东西呀?这家长怎么教的呀?。。。。。尽管心中很多质疑,嘴巴却隐忍不发。因为我想听听若若对此的看法。
“孙××这样跟你说的呀?那你怎么想的呢?”
“我想就买块给她吧!”
我一下子懵掉了,没想到这么英明的娘竟然生了这么个傻闺女。
还是忍住心中无数个声音,转而问她:“如果是你,你会跟好朋友要东西吗?”
“不会。”若回答的很干脆。这是我一直跟她说的,不可以跟别人要东西,当然好朋友主动给你的另当别论。你也要适时地给予她们,这叫分享、叫礼尚往来。
“那你怎么看待孙××跟你要棒棒糖的事啊?”我现在想看看她如何处理这件事。
“我不买给她了。跟别人要东西是不对的。”嗯,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了。
“不给她棒棒糖,她就不跟你做朋友了呀?”我故意问。
“我可以跟其他小朋友做朋友。”若若回答的很坦然,也让我起初忧虑的心松弛了下来。
后来我们讲了好朋友是什么。若若说:“好朋友是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的。比如王××主动给我粘纸,我也给她山楂片。我衣服后面的拉链拉不下来,我请好朋友帮忙。”我补充道管别人要东西,并以此来威胁的。那不是好朋友的行为。对于这种不合理的要求,你可以拒绝她!
每个家长都有强烈的意愿保护自己的孩子,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他人欺负,不被他人欺骗等等。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社会交往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孩子探索的机会,我们也要适时的引导孩子如何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教会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而此过程中,作为家长,要先学会聆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她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分析事情。最后自然不用你长篇大论,不用你语重心长,孩子自己就会轻松找到解决的办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