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条山的故事之一

(2021-06-19 21:37:30)
标签:

传说

民间故事

分类: 其他

中条山的故事 之一

中条山是山西南部一条山脉。该山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因山势狭长而得名。这里森林茂密,矿产丰富,山间多有庙宇,名人遗迹。历史悠久,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有许多掌故、传说流传至今。

聚宝盆

很久以前的一年冬天,中条山下,驴家嘴村一位姓朱的中年汉子,早上挑了一担大蒜,去山北盐池附近的集市卖大蒜。他家离这个集市70多里,那天当他把大蒜卖完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了,冬天天黑的早,为了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他顾不上吃饭,买了几个饼子,一边吃一边赶路。大蒜虽然卖得不是太利索,但是价钱还算称心。他估摸着大概能卖三吊多铜钱。至于三吊多多少,他不大清楚。

路途中,有一座很小的山神庙,平时没有和尚,也没人照看,可以随便出入。当他爬到半山坡的山神庙时,太阳已经偏西。往日赶集,走到这里他都要休息一会儿喘口气,那天因为时间不早了,他不敢休息。只是在山神庙院子里上了趟厕所。当他从厕所出来,看到庙院里老核桃树下有一个白色搪瓷盆,这个盆子没边没沿,十分破旧,盆子上的搪瓷多有脱落。他把装在褡裢里的卖蒜钱统统倒进这个破旧的搪瓷盆子里数了数,竟然数了六吊零5个铜钱。天快黑了,他来不及多想,把盆子里的铜钱倒进褡裢里匆匆走出庙院。他已经走出庙院几十米了,越想越不对劲,一担大蒜,往日最多也就能卖两吊多钱,能卖三吊多钱已经是万幸了。再多卖也不能超出这么多呀?莫非……莫非这个盆子是一个聚宝盆?想到这里,他急忙折回身快步跑向庙院,当他来到大核桃树下,那里还有盆子的踪影。他呆呆地站在刚才数钱的地方,半天回不过神来。接着他找遍了整个庙院,也没有找到那个盆子。他只好无奈地离开山神庙,快步奔向家乡方向的山梁。

回家之后,他对妻子说,要是当时把那个盆子拿走该有多好。妻子说,就你说的,那个盆子那么烂,你也不知道它是聚宝盆。当你知道它的价值,它却不见了。不要后悔,命里该有自然有,命里没有莫强求。你命里只有这三吊钱的福气。白白多得了三吊钱,已经很不错了,你就知足吧!听了妻子安慰的话,他也就不再遗憾了。

银鸡

不知道多少年以前,话说,有一天,中条山下一个村庄里,有个人要到山北的潞村去买盐。潞村离他家大约七八十里,途中要翻越中条山,路程远,当天还要返回,所以他起了个大早,鸡叫第一遍他就上路了。

当他走到山北半坡时,天还是黑黝黝的,只有夜空中的星星在眨着眼睛。他借着星光小心翼翼地在蜿蜒的山路上走着。忽然路旁的草丛中传来一阵“叽叽叽”的叫声,他急忙往叫声处看去,只见一个大白母鸡引着一群小白鸡在草地上刨食。这群鸡雪白雪白,就像一盏盏银灯在闪闪发光。这真是奇了怪了,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那里来的一群鸡?他好奇地跑过去仔细查看,真的是一群白鸡,他数了数一共13只。他想只要捉住老母鸡,这群小鸡一定会给他走的。把这群鸡带到山下的集市上,买些银子,岂不是意外的收获!他心里美滋滋的做着发财梦。

想到这里,他便上前去捉老母鸡,老母鸡拍打着翅膀飞起来要啄他,吓得他急忙躲闪在一旁。他几次捉老母鸡都差点被啄伤,但他还不甘心,他想,即使捉不到老母鸡,捉几只小鸡也行。他避开老母鸡,捉了只小鸡。正当他暗自高兴之时,老母鸡飞起来,在他紧握小鸡的右手背上狠狠地啄了一下。虽然手很疼,但他还是舍不得松手。小鸡在他手里拼命挣扎,他奋力地握紧小鸡,防止它逃跑。他担心小鸡从他手里挣脱,他急忙从肩膀上拿下褡裢,把小鸡放进褡裢里。等他转过头来,老母鸡早已带领小鸡钻进树丛,不知去向。

他把小鸡装进褡裢里,紧紧地捂住,心想这下它怎么也逃不掉了。起初这只小鸡还在“叽叽”挣扎着叫个不停,后来就不叫了。这样又走了几里地,天亮了。听不到小鸡的叫声,这个人以为把小鸡捂死了。他急忙打开褡裢,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小鸡却变得硬邦邦的像石头似的,仔细看是一个小银鸡。他拿在手上左看右看,想了半天,这才明白,原来黎明前看到那一群鸡都是银鸡,难怪它们能在夜色里闪闪发光。它们是一群宝贝鸡。可惜我只捉到了一只。能捉到一只也不错,他自我安慰着,一路走下山来。到潞村的集市上把小银鸡卖了。  

    回家以后,老母鸡啄伤的地方一直疼痛,流血流脓,他不断地看医生买药,等伤口完全治愈,他卖小银鸡所得的钱也恰好花光了。他不禁感叹,自己没有这个福气。财气强求不得,不是自己的,是得不到的。尽管一时得到,终归还是要失去的。

会动的黑石头

古时候,中条山北边山脚下有个村子,通向村外的一条大路途中,有一段“7”字形状的路段。在“7”字路段折弯处有一个小豁口,南来北往的车辆从此路过,临近豁口的车轮总是差一点过不去。而在豁口下面大约五六米的一块庄稼地头,正好有一个乌黑发亮的扁状石头,搬来垫在豁口处,车子就能顺利通过。打此路过的车辆,无论是牛车、马车,赶车人都会下去抱来这块黑石头垫在豁口处。但是奇怪的是,车子刚刚通过,就听“扑通”一声,黑石头就会掉下去,重新趴在这块庄稼地头。更令人惊奇的是,有时候,接连几辆牛车或马车从此路过,第一辆赶车人好不容易从下面的庄稼地头把黑石头抱上来垫在豁口处,车子刚刚通过,黑石头就掉下去。后面的赶车人还得下去抱它。有几辆车,就得抱几次。黑石头好像故意和赶车人作对似的,让人无可奈何,拿他没有办法。

刚开始,村里人还感到不可思议,这块黑石头怎么会动?时间长了,人们就见怪不怪习惯了。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知道这里有块会动的黑石头,甚至有人慕名而来,看看这块黑石头是个什么模样。

有一年夏天,一个头戴饰巾,身背竹篓的中年男人从此路过,看到这个黑石头,从竹篓里拿出一个小铁锤,在黑石头上接连敲了几下。只见他两眼放光,喜上眉梢。急忙把黑石头放入竹篓中扬长而去。后来听说,这块黑石头是快乌金,不知道在此呆了多少年了,它都有灵性了,专等识货人,可惜人们不知道它的价值。遇到这个南方人,可说是物归其主,物尽其用了。后来听说,带走它的那个人,是被称为“南蛮子”的川蜀一带的人。这种人四处奔波,寻找风水,还懂得矿产知识。黑石头可说是遇到知音,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