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 |
分类: 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 |
1、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
A、哲学
传播学
2、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是(
A、1879
3、(
A、1895
4、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24)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际关系
5、奥尔波特(1968)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他人的影响有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
A、虚幻的
6、勒温的社会行为公式B=f
(P,E)中,P代表(
A、行为
7、社会心理是(
A、社会意识
8、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的中观层面指(
A.个体
9、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
A、实验控制研究阶段
10、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 )。
A.上半叶
11、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的经验描述阶段是19世纪中叶到(
A.19世纪末
12、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阶段,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从(
A 纯理论研究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B、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C、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D、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某人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
14、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
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
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
15、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
A、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B、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
C、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D、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
16、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17、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为( )。
A、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B、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C、观察过程、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D、模仿过程、外部强化过程、内部强化过程、巩固过程
18、霍曼斯是社会心理学中(
A、社会互动论
19、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是:
A、米德和戈夫曼
20、对社会认知论及场论贡献比较大的心理学家是(
A、勒温
21、弗罗姆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
A、新精神分析学派
22、“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中的(
A、 成功命题
23、下面哪个不是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A.
B.
C.
D.
24.
对再社会化正确的理解是(
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B、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C、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
D、成年人的社会化
25、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
A、早期社会化
26、(
A、家庭 B、大学 C、杂志 D、住房
27、企业家属于(
A、表现型
28.道德社会化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
A.
29.
“性别角色”指(
A.
B.
C.
D.
30、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
A、 角色不清
31、自我的结构有(
A、3个
32、哪个不是自我概念的功能?
A.
33.自我概念的发展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
A.
34、“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这是指(
A、 主我
35、詹姆斯(1890)提出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A、自尊=成功/自信
36、自尊是个体对其(
A、社会角色
37、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A、自己
38、对自己和别人行为原因的认知,叫做(
A、人际关系知觉
39、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有(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40、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这被称为(
A、首因效应
41、形成对他人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每一特征的重要性的信息整合模式称为 ( )。
A平均模式
42、印象整饰也称(
A、印象形成
43、对“归因”正确的理解是(
A、对客观刺激出现的原因的推测
B、是对他人的综合认知
C、是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
D、指在事件研究中,回归到事件产生的原因的一种研究手段
44、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的归因倾向有(
A、内控型和外控型 B、主动型和被动型
45、凯利的归因理论也叫三维理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归因,这三个维度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和(
A、背景
46、(
A、不变性原则
47、归因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属于(
A、社会视角的影响
48、动机的功能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
A、调节功能
49、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符合(
A、线形关系
50、亲和动机的起源是(
A、早期学习
51、亲和动机是人际吸引的(
A、最低
52、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的关系是(
A、 正相关
53、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的关系是(
A、正相关
54、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
A、人格特征
55、(
A、认知成分 B、意志成分
56、“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
A、工具性 B、自我防御
57、“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这是态度的(
A、方向
58、“个体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这是态度形成的(
A、服从
59、霍夫兰的态度转变模型中,传递者方面影响态度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可信度、吸引力和(
A、畏惧
60、下列各项中,(
A、预先警告 B、人格
61、海德的P-O-X模型中O代表:
A、个体
62、认知失调论是(
A、谢利夫
63、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是(
A、 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 B、好的评价和坏的评价
C、正负情绪
64、态度测量一般使用(
A、间接方法
65、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
A、认知
66、(
A、个体性
67、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经过(
A、3
68、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 )。
A、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投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
69、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取向是(
A、 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70、主动支配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A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B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表现对他人喜爱、友善、同情和亲密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
1.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A.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C.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2.社会化的载体包括
A.参照群体
3.社会化的外延包括
A.政治社会化
4.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
A.先赋角色
5.自我的结构包括
A.物质的自我
6.自我概念的功能有
A.保持个体内的一致性
7.身份的特点有
A.客观性和主观性
8.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
A.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
C.是一种高级需要
9.詹姆斯提出自尊的经典公式,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
A.自信
10.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
A.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C.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11.社会知觉的范围包括
A.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C.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12.影响亲合的因素有
A.情境因素
13.关于一个人的抱负水平以下哪几项是对的
A.个体的抱负水平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
B.以往成败经验影响抱负水平
C.个体的抱负水平与实际成就是有差异的
D.个体的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是一个倒U型关系
14.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A.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B.个人的价值观极为重要
C.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
D.社会化是否顺利进行
15.以下哪几位是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
A.弗洛伊德
16.侵犯的构成,主要有(
A.破坏道德规范
17.挫折-侵犯学说有以下哪几个要点
A.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
B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
C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
D.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主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18.利他者的心理特征会影响利他行为,它们是
A.心境
19.态度具有(
A.社会性
20.态度的成分包括
A.认知成分
21.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
A.工具性功能
22.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
A.内化
23.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因为
A.语言能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B.语言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手段
C.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D.掌握某种语言才能接受社会习俗和态度
24.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把角色分为
A.规定型角色
25.身份是由个体的(
A.出生地位
26.(
A.成功行为的反馈
C.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27.刻板印象与定型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即
A.使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C.加深了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28.(
A.把行为原因归为一个人的人格
C.把行为原因归为个人的努力程度
29.以下哪几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内控者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将来可能会有所改善
B.外控者往往会把责任推卸于外部因素
C.内控者面对困难情境,愿付出更大努力
D.外控者遇到困难往往企图寻求救援
30.社会动机亦称
A.原发性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