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星青奥会体验团】中韩夏令营中的较量

(2010-09-19 00:41:15)
标签:

c6

新三国

韩国团队

团队成员

青少年问题

分类: 峥锋相对·观点

  这次我们和韩国的十名学生一起去到新加坡体验青奥会的精彩,从团队交流中,看到了这群韩国同龄人最真实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勤奋、好学、谦虚、友好是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那么中韩两国的学生究竟存在着哪些差异呢?

            http://s2/middle/4c7425c6g906b299647f1&690

  首先从机场第一次见面说起,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竟然在机场等候了我们一个多小时,这些韩国学生见到我们来了热情的和我们用英语、中文聊起天来,相互介绍着自己。这时候我注意到了这么一个细节,当我们中国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他们正用笔在记录着这些信息争取第一时间能够对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相对于他们的主动,我们中国学生就显得有稍许被动了。

 

          http://s14/middle/4c7425c6g906b682711cd&690

  而到了三星体验团活动开幕介绍会的时候,我们着实的给了其他国家一个惊喜。韩国团队是单个人在台上的进行长篇演讲,与之相比我们显得更加的活泼与生动,而且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有时间去简要的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给其他国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我们的团队展示形式不同,但相同的是每一个国家的团队成员都在认真的准备着,在前一天凌晨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韩国团队正在背稿,努力的想要将很长的一篇英文稿记住,由此可见韩国学生的勤奋。

            http://s5/middle/4c7425c6g906b8fb6be44&690

  在和一个韩国女学生的交流中,她告诉我她们很小就要求掌握中、英两门外语,她也不会轻易放过每一个锻炼自己的外语能力的机会,并提出让我来考考她的中文,尽管她中文说得并不特别流利,但是敢于秀出来。由此想到国内的“英语热”,一方面,“英语热”成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了一个衡量标准,似乎哪怕是一个幼儿园不冠以双语学校就会显得不够档次,而另一方面,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少一个语言环境,往往课上教会的是如何做题,也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而到了最后与老外在英语角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往往只能抱歉的向对方说sorry。

                                                                                                 http://s11/middle/4c7425c6g90921bd6b91a&690
  和他们聊到学校课程的时候,韩国学生说他们是早上八点上课,然后统一在学校吃了中午餐后再上课到下午三点就可以自由的安排课余活动了,另外他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开设了经济课,而与之相比,咱们中国学生的学业压力可就比他们大多了,“被晚自习”“被补课”似乎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再提到课程设置的时候,往往刚上高二就已经划分了文理科,很多同学还没认清自己擅长的科目结果到了后来才发现自己原来对文/理科不感兴趣。再谈到新加坡学生,他们在读理工学院,也就是类似国内高中的时候就要出去实习了,三个国家一对比,中国学生永远是最勤奋的,韩国学生则有更多时间安排自己课余生活,而新加坡学生早早的就开始接触社会挣取自己的工作经验了。

         http://s3/middle/4c7425c6g90923fcd8652&690

  再从细节上去发现就不难观察到,每一次活动结束韩国学生总是等我们先走完后,他们才打车回酒店。另外在活动前期韩国学生会更多的将时间花在策划上,如何去抓住某学要素去完成一幅作品,显得非常有规划性。

             http://s1/middle/4c7425c6g74db724ac820&690

  记得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中国教育界的那篇文章,反映出了当时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而这次与其他国家团队合作中,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中、韩、新三国学生所存在的差异,而我们中国团队需要学习到的则是变得更加主动,不要给其他国家留下羞涩的印象,另外则是不要将学习仅仅停留在考分上,而是要更多的去将所学到的知识运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因为我们都是从来不缺乏创意的团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