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峥锋相对·观点 |
当寂寞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早些日子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各种门类事件,在南大寂寞门将寂寞演绎到了顶峰,一学生因游戏接连输给室友,精神崩溃,大声喊叫着裸奔而出,意欲跳楼自尽,一时间谣言四起,学校成了寂寞的海洋,正如一网友评论他们看的不是热闹,是寂寞。
(看的不是热闹,是寂寞)
笔者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告别了旧日的高中生活,离开父母,异乡求学能体谅咱大学生内心的寂寞,作为很多大一朋友,来到校园发现与想象中的不一样后,便迅速的向寂寞缴枪投降
南大寂寞门的爆发是偶然中的必然,究其原因,一精神空虚二社会压力。
精神空虚,社会压力从何而来?
大学生处在这个社会的前沿,同时大学阶段也正是一个人步入成人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关社会和自己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我们需要经过不断的思考,最后才能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对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还不是十分明确。这正是年轻人最迷惘和困惑的时候,正如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所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心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学生面对的是就业的压力,以及社会衡量人才的证书化,我们中的许多人疲于奔命,被社会赶着走,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成堆的社会要求。从而令我们失去了生活的主动,在功利主义人生观的驱动下,迷失在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日渐空虚,也许在这个时候只有恋爱与网游才能够像镇定剂一般,暂时安抚那寂寞的心情,于是寂寞便成为了恋爱的原因,寂寞也成了沉迷网络的主凶。
衍生出来的寂寞经济
寂寞的人多了,也便成为了一种经济。光棍节,引发了无数大学生的共鸣,一起K歌,一起买醉。
精明商家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现实中大肆叫卖形形色色的光棍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文化衫,一种类似男朋友手臂的光棍枕热销。
网络上什么光棍最适合的几款手机,几种路线,甚至还在大学校园内进行光棍节狂欢,在11月11日当天跳上11路汽车;也有人计划举着荧光棒,突然出现在地铁的某一站集体大喊“我要脱光!”如此盛况,只能说是寂寞在作怪,当然其中不少人以此为借口,顺利“脱光”。
这就是我国“光棍节”的“盛况”,耐人深思。
如何才能不再寂寞
寂寞在于精神生活的空虚,多数源于课外活动的缺乏和单调,整日穿梭于寝室食堂课堂的三点一线生活,怎教人不寂寞呢?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自身文化建设,通过自身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扩宽渠道让学生多多参与生活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生活质量。
然后,最重要的莫过于个人了,我的一位同学,家里条件很不好,在学校里除了上课就是勤工俭学,还要当家教,赚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但她每天生活得很快乐,她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是极为艰辛和不解,我们曾经问她会不会觉得很辛苦,她说了一句让我一直难忘的话:我不想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确实,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生活追求才能活得很充实。
只有有了目标,有了行动,才能摆脱着恼人的寂寞文化
欢迎转载、评论。谢谢您的阅读,祝您开心愉快!
集结淘宝最热销宝贝以及最优秀店铺,博友来我的网站“一流淘”看看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