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010-08-17 20:23:34)
标签:

护理学导论

艾瑞克森

心理学

理论

危机

自我认同

学习

分类: 自在时光

 

在护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护理学导论》是我喜欢并且需要迫切了解的。中国文化孕育了我们海纳百川的浪漫宽广的胸怀,西方文化却教会了我们如何运用严谨科学的视野去看待及探究事物的本质。其间诞生的各种理论,让人目不暇接,其中艾瑞克森的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指导个人一生的成长一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http://s3/small/4c73d865g8e0449a15d32&690

 

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分析学家,他在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学说的基础上,于1950年提出了解释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危机。

 

艾瑞克森强调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发展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变化过程

,此过程有八个发展阶段组成,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或中心任务必须解决,成功地解决每一个阶段的危机,人格才会顺利发展。

 

1.婴儿期infancy 一般为0—18个月 此期的发展危机是信任对不信任(trust vs misturst)危机。

信任感是发展健全人格最初切最重要的因素,婴儿期的发展任务是与照顾者(父母)建立信任感。(略)

    此期发展顺利的结果是建立信任感,表现为信赖他人,乐观、有安全感、愿意与他人交往以及对环境和将来有信心,形成有希望的品质(virtue of hope);如果此期发展障碍,将出现对他人的不信任感、焦虑不安和退缩人格。

 

2.幼儿期early childhood 指18个月—3岁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是自主对羞愧或疑虑(autonomy vs shame ordoubt)危机

幼儿期的发展任务是适时地学到最低限度的自我照顾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获得自主感。学会独立吃饭、穿衣及大小便等基本的自理活动,通过爬、走、跳等动作探索外部世界,并开始觉察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环境及他人。(略)

    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产生自我控制感,有自信和自主性,形成有意志的品格(virtue of will);如果发展障碍,会出现缺乏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度自我限制或顺从,任性以及反抗等人格特征。

 

3.学龄前期late childhood 指3—6岁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是主动对内疚(initiative vs guilt)危机

学龄前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体验目标的实现。此期的儿童活动和语言能力增强,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喜欢各种智力和体力活动,喜欢问问题,爱表现自己。游戏成为此期儿童活动的中心,透过游戏积极探索,学习一定的社会规范,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及努力实现目标等。等儿童发现自己的某些愿望难以实现或违背了社会禁忌时,会由此产生内疚感或负罪感。(略)

    对此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仍是家庭成员,儿童的心理社会发展取决于父母对孩子自创活动的反应。

    学龄前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有自己生活的目的和方向,能主动进取,有创造力,形成有目的的品质(virtue

of purpose)。艾瑞克森认为,个人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如果发展障碍,会表现缺乏自信、悲观、退缩、害怕做错以及无自我价值感等人格特征。

 

4.学龄期school age 指6—12岁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是勤奋对自卑(industry vs inferiority)危机

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此期儿童的活动场所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学习与同伴合作,竞争和遵守规则。学龄期是养成有规律的社会行为的最佳时期。在学业上的成果体验会促进勤奋感的建立。反之失败的经历多于成功,则会产生自卑感。

对学龄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是父母、老师、同学等。此期儿童在学业上的成功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鼓励和赞赏,会强化勤奋感,形成积极进取的性格敢于面对困难及挑战,并未以后继续追求成功打下基础。反之,会无法胜任父母或老师指定的任务,遭受嘲笑和指责,会导致自卑感的产生。

    此期发展顺利的结果是学会与他人竞争、合作、守规则,获得基本的学习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有品质(

virtue of competence)。艾瑞克森认为,人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以追溯到本阶段勤奋感的发展;如果发展障碍,儿童会出现自卑、缺乏自信、充满失败感等人格特征。

 

5.青春期abolescence 指12—18岁发展阶段此阶段发展的危机是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identity vs confu

-sion)危机

青春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感。艾瑞克森认为此期是人生最为关键的阶段,青少年面临以下多种发展危机问题:1> 身体上性生理的成熟,使之具有性冲动的压力。由于性知识的缺乏及社会的禁忌,使之不知如何处理因性冲动而出现的困惑和压力。2> 由于学校级社会的期望和要求,使之对日益繁重的学业及考试的压力感到苦恼,在求学时模糊地感到求学的成败关系着未来,但对自己的未来方向感到茫然。3>儿童时期的生活多由父母安排,而在此期,很多事情要自己作出决定,如职业、伴侣的选择,但由于人生经验不足而缺乏准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作出判断和决策时感到彷徨无措。

    自我认同(ego identity)是人格上自我一致的感觉,青少年需要从周围世界中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选择人生的目标。青少年经常在思考“我是谁”,“我将来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他们极为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与自我概念相比较,一方面要适应自己必须承担的社会角色,如实现父母的期望,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又想扮演自己喜欢的新潮形象。

    艾瑞克森认为自我认同是自我发展的理想境界,由于年龄、能力、经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自我认同状态。此期一般会出现四种类型的认同状态:1> 达到自我认同状态(identity achieve-

ment),指矛盾冲突解决,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需要,能朝着既定目标而努力。2> 认同延期状态(id-

entity moratorium):指矛盾冲突尚未解决,仍在苦苦探寻。3> 认同迷失状态(identity diffusion):指矛盾冲突无法解决,陷入迷失和困境,对未来的一切尚未找到答案。4> 认同早闭状态(identity foreclosure):指自己对未来毫无主见,一切听从父母安排。

    对青春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是同龄伙伴及崇拜的偶像。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能接受自我,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未设定的目标而努力,形成忠诚的品质(fidelity);如果发展障碍,会产生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即个人在自我认同过程中,心理上产生的危机感,导致角色混乱,迷失生活目标,彷徨,可能出现堕落或反社会的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