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9@365蒲艾花束

(2024-06-08 20:25:36)
标签:

365

生活

分类: 日常生活
6月7日

今天天气预报有雨,下午预约了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参加蒲艾花束制作。上午先去做美容,十一点从家出发,坐公交出行。雨还挺大,换乘时,公交站台积水挺多,打着雨伞,裤角也会被雨点打湿。

进馆后,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红纸去盖端午节特写印章,金色的油墨在红纸上还非常明显。就是盖龙柜印章时,图案有些繁杂,油墨不多,效果不好。有人带来黑纸,对比明显,看着非常漂亮。

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龙柜、金匮难得开放展出。龙柜为对开门立柜,安装铜合页及面页,锁头以鱼形、如意形为主。贮藏宗室玉牒的龙柜漆为黄色,觉罗玉牒柜则漆为红色。龙柜表面均以阴刻描金龙纹装饰。柜上绘制有二龙戏珠纹、云纹及海水江崖图案,纹饰线条流畅,生动传神。

清代依据血缘亲疏程度,将皇族成员分为"宗室""觉罗"。玉牒记载的内容始自清兴祖福满,清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及显祖后裔称为"宗室",系黄带子,记入宗室玉牒,以示身份尊贵。兴祖的其他子孙均为旁支,称为"觉罗",系红带子,记入觉罗玉牒。

"石室金匮"收贮国之珍本的历史,可上溯至西周时期。代有承袭,延用不辍。流传至今,仅有明清两朝金匮存世。实录、圣训作为最为珍贵且重要的国家史籍,关乎政权存续的合法性与历史传承的正当性。以楠木为体,外裹錾龙铜皮,通体鎏金。

清代龙柜由工部制造,木质以杉木、松木为主,用于收贮宗人府玉牒馆编纂的皇室宗谱。依例,玉牒每十年开馆纂修一次,记载皇族成员的生卒、父母、婚嫁、儿女、继嗣、封爵、授职等信息。修成后进呈皇帝御览,缮写正本藏于皇史宬。嘉庆十二年后,玉牒被移送至景山寿皇殿两侧的衍庆殿和绵禧殿收藏。

北洋政府财政紧张,把明清档案卖了八千麻袋。1922年,罗振玉以12000元向同懋纸店高价购回“八千麻袋”档案,并整理编印《史料丛刊初编》10册。现在,有1076万件明清档案,这些档案都是历史瑰宝。

下午两点半,我们制作蒲艾花束,非常简单,用现成的材料捆扎而成,可以挂在门上驱蚊,非常应景。做完花束,出馆,雨已停。在功德林饭庄买了两个菜团子、一盒泡菜,一袋炸丸子。回家顺路在菜市场买了荔枝。门口卖韭菜,一元一大捆,毫不犹豫买下。感觉现在菜真便宜。前两天,花十元买了三个小西瓜还特别甜。

晚上六点,预约了家政打扫卫生,过节前把家收拾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