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5参观北京理工大学
(2024-01-10 16:12:17)
标签:
365生活 |
分类: 日常生活 |
今天与姐相约去北京理工大学参观,这是父母的母校。我们约九点半在东门集合,我出发后,姐让我到中国农科院下。我赶紧查找换乘公交,九点零六分到了校门,她已经早早地等在校门口。可我们两个人想刷卡入校时,发现东门已经关了。姐说刚才还看见有人进出校门,怎么才过几分钟校门就关了呢?我们看到栏杆上挂着通知,正校门是早六点到九点开放,怪不得校门关了呢。我们两个人只好向北转到东北门入校。
北理工现在对外宣传是免预约刷证件入校,但东北门根本没人查,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去。首先看到的就是体育馆和大操场,今天阳光正好,许多家属老太太放着音乐晨练。我们绕着跑道走了一圈,也感受一下校园的氛围。
我们向同学打听校史馆的位置,第一个男生一问三不知,第二个学生非常耐心地给我们指了位置。校史馆在国防科技园的大楼二层,我们到馆前发现大门紧闭,姐看见旁边有校史馆办公室就敲门询问,工作人员告知需要打电话提前预约。我们说第一次来不知道规定,大老远赶过来,想看一看。一位老师往办公室走,问我们是否想给孩子报北理工,我们抿嘴直乐,老师就同意给我们开放校史馆。
校史馆成了我们的专场,可以仔细地看一看学校的发展。看到了成立时的招生简章,教材、讲义,看到了中法大学时期的万用表、电阻器、还看到了1928年居里夫人赠送给中法大学物理研究所放射镭2.02毫克相关文件,上面还有她的亲笔签名。看到了北理工创造了一批“新中国第一”的科技成果,还看到火箭研制过程中牺牲的五位英雄……展出的坦克、车辆和火箭的模型让人激动,国家的安全绝对有北理工人的奉献。
我们特意找到了教10楼,父母曾在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这个系经过几十年变化已经更名信息与电子学院,去年正是建院70周年。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大木箱子电子管,父亲挺爱鼓捣,他装过一台12寸黑白电视,还装过一台9寸彩色电视。屏幕有点小,在前面还放一个放大器,我四五岁时就看上了电视。他还爱好摄影,自己拍照,自己洗照片。
中午,我们去三食堂,跟一位同学商量,请他帮忙刷饭卡,我们再给他微信转。我们点了辣鱼、红烧肉、鸭血和元白菜,花了21元,二两米饭0.5元,还有免费的红豆汤可以喝,真是物美价廉。
爱屋及乌,我对北理工的印象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