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365园博园、纸
(2023-11-20 08:57:04)
标签:
365生活 |
分类: 日常生活 |
今天一早,我和先生到北京园博园散步。偌大的园子,游人寥寥无几。银杏大道的树已经光秃秃了,两边各地小园子里,彩叶也慢慢凋零。感觉这里比城里更冷清,城里的银杏树叶才变黄。
先生闷头往前走,我是走走拍拍,他总时不时回头催我,怕得我也得紧跟他的脚步。没走多远,我就开始出汗。园博园太适合长走了,地势平坦,游人又少,关键还是免费,不用预约。
从园博园出来,开车1.5公里,就到了中国园林博物馆。我提前预约了门票,赶在九点之前到达。这里有83个免费停车位,如果错过第一批入场,就得等很长时间。周围没有路面停车,再找停车位就得再开1公里,否则违停,周末总会被贴条。
先生第一次来这里参观,正赶上锦色2的展览。锦色一期是展示宫庭建筑彩画,这次展览主要展出的苏式彩画,烟雨江南、旖旎富饶,是众多士人商贾、文人黑客的汇聚之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出了独特而美丽的江南建筑彩画。建筑彩画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最为重要的装饰,明式江南建筑彩画影响着皇家园林建筑苏式彩画的形成与演变。非常钦佩古人的审美,现在再欣赏苏式彩画,感觉图样还是非常经典。
我还喜欢馆里的瓦当,展出的战国和汉代的十几块瓦当和半瓦当,人们可以根据建筑上瓦当的朱雀青龙图案分辨方位。先生是学建筑的,观看得比我仔细,他给我讲了庭院布局以及花窗位置的关系,还特别关注了假山的摆放。展览中还有专门介绍假山的内容,他感觉介绍得挺专业。
中午回家简单地吃了点饭,我又出发去鼓楼参加“我是楮先生”工作室举办的谈纸--中国手工纸的故事活动,知道了好几种手工纸的来历。印象最深的是狼毒纸,用狼毒草做成,它生长在高原,生长很慢,需要8到10年长成,只能在野外采集。狼毒草根系发达,要连根拨起,拨皮打浆做纸,纸可以防虫蛀。我上手摸了手工纸与机器造纸,手工纸手感更软,上色更自然,不硬。我还第一次知道了延安时期,用马兰草制成的马兰纸,为了还原当年的历史,许多展馆在找这种不太结实的纸再印刷,以真实地展现当年的情景。我还知道了童螺嘎布纸,是长瓣瑞香材料,用浇制法制成,可以印经。安徽的宣纸是用树皮晒干做成纸浆,打浆之前要煮好,放入仙人掌汁,用浸润法,制纸时,用夹子夹一端,需浸润二十多遍。而瓷青纸需要在染色中加入益生菌,温度要控制在35-38度之间……听老师讲课,我认真做了笔记,在问答环节积极举手,还得到了一个花草纸的笔记本。我是第一次知道了这么多手工纸的来历,不知道未来电子化时代,这些古都的技艺是否还能得到保留?
从鼓楼出来,骑车顺路到积水潭的潭西胜境,走了一圈,伴着夕阳,赏赏美景,打道回府,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