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同年级几个申请港校的同学在微信群里练习无领导小组讨论。有一申请工科的同学接受了机构培训,培训主要讲社科类问题的讨论,他感觉与他的专业没什么关联。几个同学讨论了现在比较关注的时事问题,每个人基本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敢张嘴。
有两个同学明天参加港科技面试,比女儿提前一天。还有一个同学一号参加港大的面试工,还是比女儿提前一天。她可以问一问他们面试的形式。
今天,在某个机构的群里,有一外地学生刚面试完,跟大家分享了经过。她提前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进会议室,会有人发注意事项。要准备好证件,之后会进一个会议室,页面就是the
university of
hongkong,几分钟后会发阅读材料。她的这一次是和经济有关15分钟准备时间,之后进讨论的房间,会有一个教授主持面试和一个助理教授,教授会说可以开始讨论了。她是第一个说的,大概梳理了一下文章主体内容,就其中一两个点发表观点。在别的同学讲的时候可以做一下笔记(最好记住说的同学的姓),因为时间很短,所以她是等两三个同学说完后再去总结一下。他们这一组人比较多,差不多九个,最后有三个同学没发言,教授点名给机会。然后会有5分钟左右可以向教授提问。最后是进到sharing
room,有一个港大学长主持,可以向他提问,这个时间段是等有没有individual
interviews,但1,2小组都没有。她觉得还好,会有一些专业词汇,但不影响整体阅读,讲现在经济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口语肯定要涉及一些专业词汇,但是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不会的可以用其他表达方式代替。
女儿看到经验分享,她感觉面试时还应该主动一些,争取发言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