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消无声息的爱心捐款人有多少?
(2010-04-23 12:39:59)
标签:
ocean19972000欧阳习珍杂谈 |
分类: 三言两语 |
题记:
几年来,一位身居乡村的老人一直默默地为世界各地灾区捐款,这个感人事迹是一个朋友在储蓄所偶然遇到之后提供的,在勉强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老人一再要求隐去他的家庭住址和真实姓名,在对老人充满崇高敬意的同时,我们选择了尊重。希望老人的善举通过本文给人们以震憾的同时能有所启示。
12张捐款单
——记吉林省通榆县一位古稀老人的灾区情结
赵玉花
一个偏僻的乡村,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一个发黄破旧的帆布包里放着12张大大小小的捐款收据单,短短四年的时间这位乡村老人默默地向世界各地灾区捐款近5万元,而老人至今仍节衣缩食,住着两间破旧的小土房……
他,便是通榆县西部一个乡村的退休教师尚无际。
玉树地震,5000元捐款前后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电视里播放的地震画面让尚无际老人寝食难安,和老伴商量捐款的事,老伴说:“捐点吧,人家有难,该帮就得帮呀”。几天后,老人开始电话联系县慈善总会,经多方打听,得到了省慈善总会的捐款账号,为了把捐助款打入这个账号,4月19日,老人早早起来,骑自行车走了两个多小时到达乡所在地后将自行车存放在亲戚家里,去乡邮局打款,可是邮局已经撤并到县里了,老人只好又换乘客车颠簸两个小时来到县里,车到县的时候,已是下午4点多钟,邮局已经关门,老人只好花15元钱在车站旁边找了一家旅馆住下,安顿好住的地方后,老人在旅馆旁边的商店买了几根麻花,一根麻花,一杯开水,这便是老人的晚餐。
20日一大早,老人的早餐仍是一根麻花,一杯开水。吃罢早餐便去邮局排队,拿出5000元钱委托储蓄所的工作人员捐给玉树灾区。而此时,老人脚上穿的鞋还带着两个大大的补丁。老人说“咱们国家有难了,人家外国都伸手帮呢,咱们能看着不管吗?”
五年,12张捐款收据单
老人有一个黄色帆布书包,老人说这是1967年他当老师那会儿被评为优秀教师的时候买的,书包里放着一本荣誉证书和12张捐款收据单。收据单上的时间从2005年开始,捐款数额从1000元到10000元不等。
2005年1月4日,为印尼海啸捐款10000元。
2006年11月14日,为本县灾区捐款1000元。
2007年11月22日,为本县残疾人捐款2000元。
2008年5月15日至12月16日,向四川地震灾区分四次捐款共计10000元。
2009年8月21日,向台湾地震灾区捐款2000元。
2010年4月2日,向支援西南五省抗旱捐款10000元。
……
12张票据,累计捐款47000元钱。
提起冰雪灾害捐款,老人告诉我,2008年1、2月份南方冰雪灾害,老人拿出2000元钱委托省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捐过去,几天后,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捐款活动结束了,几个月后,老人将这笔善款委托工作人员转到四川地震灾区。
说起西南五省抗旱捐助款,老人说,那个时候他打听了好多人要捐助账号,可是一直没打听到,没办法年已古稀之年的尚无际老人怀揣5000元钱,毅然踏上了去往省城的客车,往返千余里,感动了省慈善总会的所有工作人员……
简单的日子,平凡的事
尚无际老人今年73岁高龄,膝下7个女儿都在外地打工,老人扎根农村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桃李满天下。退休后,老两口闲着没事便种地,搞养殖,养羊、养猪、养鸡,两位老人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几年下来,积攒下一笔钱。
老人每月工资1700多元,足够两个人的生活消费,攒下来的钱怎么办?老人和老伴商量,孩子们在外面打工,生活都还过得去,这些钱就捐给那些衣食无着的灾区人民吧!2005年印尼海啸,老人坐卧不安,几天后,老伴在老人内衣上扎了个口袋,放进10000元钱。怀揣着这笔巨款,老人驱车两个多小时,悄悄地来到县慈善总会,委托工作人员将款汇给印尼海啸灾区后,又悄悄地回到那个偏僻的乡村,那个仅100多户人家的村子,谁也不知道老人出门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老人也从没对谁提起这件事。五个月后的一天,老人坐在简陋的土房暖炕上,收到了一本红红的荣誉证书,他被评为省“慈善捐助先进个人”。
“我觉得人这一辈子,也就是这么几十年,如果就这样没有任何意义的过完了,那和没来到世上没什么区别呀,简单地过日子,平凡中做点好事,这样才没白走一回呢”尚无际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