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尹钟祥设题 古文释读《太后释罪沈全交》

(2008-07-25 21:13:12)
标签:

语文学习报

杂谈

分类: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太后释罪沈全交  

 

吉林省白城一中  尹钟祥  设题

 

 

春,一月,丁卯,太后①引见存抚使②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③,次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④。试官⑤自此始。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⑥推侍御史,碗脱⑦校书郎。”有举人沈全交续之曰:“糊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⑧。”为御史纪先知所擒,劾其诽谤朝政,请杖之朝堂,然后付法,太后笑曰:“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先知大惭。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资治通鉴·第205卷唐纪21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上长寿元年》,标题是编者加的。

【注释】①太后:武则天。②存抚使:奉命到各地巡视抚恤的使臣。③凤阁舍人、给事中均为官名。④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等均为官名。⑤试官:试用待录之官。⑥欋(qū)。⑦碗脱:同一个碗模脱出。⑧圣神皇:即“圣神皇帝”武则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与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问贤愚,悉加      擢:与成语“擢发难数”中的“擢”含义与用法相同。

B.推侍御史              欋:四齿耙。名词作状语,好像用四齿耙(耙地)一样地(荐举、推选)

C.但使卿辈不滥,何人言  恤:与《隆中对》“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中的“恤”含义及用法相同。

D.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    举人:与“有举人沈全交”中的“举人”含义与用法相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问贤愚,加擢用/来函敬

B.有举人沈全交续曰/挟刑赏柄以驾御天下

C.试凤阁舍人/然不称职,寻亦黜之

D.太后虽滥禄位收天下人心/挟刑赏之柄驾御天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太后接见存抚使所荐举的人员,无论有才能与否,都加以任用。

B.当时人编顺口溜说:“补阙接连用车载,拾遗平平常常用斗量;好像用耙子选出的侍御史,一个模子脱出的校书郎。”

C.太后这种滥用禄位以笼络天下人心的做法,受到《资治通鉴》作者的批评。

D.太后掌握着刑罚和赏赐的权柄而驾御天下人,政令由自己作出,明察事理,善于决断。

⒋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为御史纪先知所擒:                               

请杖之朝堂:                              

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                              

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参考答案】B.A.选拔,提拔/抽,拔。拔下头发计数也数不清,极言罪恶多。C.忧虑,忧患/体恤爱怜。D.动词,推举,选拔人才/名词,隋、唐、宋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C.都指代人。才高的人/不称职的人。(A. 副词,/动词,知道B.代词,它,指代前文的歌谣/结构助词,的。D. 介词,拿,用/连词,而。)⒊C.虽然“滥用”,“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这是作者的补充肯定。⒋⑴被御史纪先知将他擒获。请求在朝堂上对他施杖刑。只要使你们自己称职,何必怕人家说话。所以当时的杰出人材也竞相为她所用。

                                                             

参考译文

春季,一月,丁卯(初一),太后接见存抚使所荐举的人员,无论有才能与否,都加以任用,才高的试任凤阁舍人、给事中,其次的试任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任制度从此开始。当时人编顺口溜说:“补阙接连用车载,拾遗平平常常用斗量;好像用耙子选出的侍御史,,一个模子脱出的校书郎。”有个被荐举的人沈全交补充说:“面浆糊心的存抚使,眯了眼睛的圣神皇。”被御史纪先知将他擒获,弹劾他诽谤朝政,请求在朝堂上对他施杖刑,然后依法治罪。太后笑着说:“只要使你们自己称职,何必怕人家说话!应该宽免他的罪。”纪先知大为惭愧。太后虽然滥用禄位以笼络天下人心,但对不称职的人,也随即撤职,或加以判刑或处死。她掌握着刑罚和赏赐的权柄以驾御天下人,政令由自己作出,明察事理,善于决断,所以当时的杰出人材也竞相为她所用。

尹钟祥设题 <wbr>古文释读《太后释罪沈全交》

尹钟祥设题 <wbr>古文释读《太后释罪沈全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