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bmiddle/001oNCpHgy6EkTAvJz59b&690
早产儿处于神经发育后遗症的高度危险,包括认知和运动。认知发育是指孩子的思考和学习能力,运动发育则指宝宝的运动能力,如坐、站、走等。因此,早产儿特别是胎龄<34W或出生体重<2000g者,不论有无脑损伤在出院后都应常规进入优化的管理程序,除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之外,还应定期随访神经系统的发育,以便及时发现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将问题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一.早期干预能够改善早产儿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循证依据:
1.为了复习早产儿出院后早期发育性干预对运动或认知发育的效果,澳大利亚循证医学新生儿评论组
Spittle等对1966 ~
2012年间进行的早产儿出院后发育性早期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检索,共发现21个研究3133例患儿。荟萃分析结果证实:早产儿出院后早期开始的发育性干预明显改善了其婴儿期的认知结局(发育商DQ),P
< 0.001;学龄前期的智商(IQ),P < 0.001;和运动结局(运动量表发育商DQ),P =
0.04。结论:对早产儿的早期干预程序对婴儿期的认知和运动结局有正面的影响,这种益处可以一直持续到学龄前期。(摘自:Spittle
A,et al.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2,
CD005495.)
2.Blauw-Hospersa(2007年)系统复习了早期干预对处于运动发育伤残髙危儿的运动发育影响,共收入34项研究【17项为耐受而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发育支持护理(NIDCAP),17项为出院后的早期干预】,得出结论如下:早产儿在足月前针对模拟宫内环境的早期干预(NIDCAP)对认知和运动发育都最有效;而足月后的早期综合发育训练对于认知发育可能最为有效,通过早期综合训练再加以刺激儿童主动探索的运动行为为目的的特殊运动专项训练的干预方法则对运动的发育有良好的正面影响。(摘自:Blauw-Hospersa
CH,et al.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2007,31:1201–1212)
二.早期干预改善早产儿运动和认知发育的理论依据:
脑发育是可塑的,特别是在神经细胞迁移到大脑皮层后的一段时间内,即足月前2~3个月至足月后的12~15个月之间,因为此期间是树突生长和突触形成的最快速的时期。也是早期干预改善运动和认知发育的最佳时期。初生婴儿大脑皮层的突触数目及突触联结均很少,只有成人的1/10,随着生活中不断接触新的经验,不断形成新的突触联结,突触密度迅速增加,3岁时达到顶峰(为成人的1.5
倍),并持续直至12~13岁。过多的突触连接会降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因此从14岁开始大脑皮质按“用进废退”的原则裁减突触数目,至青春期突触密度逐渐回落至成人水平。突触的修剪是选择性的,受到早期环境因素和经验的影响,早期良性的经验刺激可帮助孩子调整大脑内的突触联结,使其的学习效率达到可能的最佳水平。这就是早期干预的原理。
研究表明,脑发育存在关键期,在关键期内,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的能力,易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例如,切除了一半大脑的人还能够与正常人一样的思维和行动,完成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智能活动,其原因就在于大脑的可塑性使一侧的大脑半球代偿了整个大脑的认知功能。但是,这必须发生在早期,过了一定关键期,缺陷将永久存在。就如上面提到的半侧大脑切除的例子,与年龄较大时接受相同手术的儿童相比较,年龄较小时接受一半大脑切除手术的儿童,在手术后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脑功能恢复,不仅是相对简单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即使是复杂的认知能力,在一侧大脑半球被切除后,也可以由对侧大脑半球来单独完成。
对于在NICU中抢救存活的脑损伤新生儿和极不成熟的早产儿,允许他们可能会有暂时性的神经发育偏离正常,但必须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督之下进行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就是指采用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遵循正常儿童发育规律对他们的认知和运动进行“早期优化综合训练”,并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发育落后专项训练”,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使这些儿童的智能或运动能力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邵肖梅教授
上海复旦儿科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国务特贴专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