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经典教学案例 |
跃进幼儿园教研活动案例
活动背景:
研讨活动实录一
时间:9月21日
地点:幼儿园会议室
主持:文芳
内容:
一、教师说课;
各位教师将各自的教育活动从选择理由、教案
目标定位、环节设计等各方面的认识观点进行了阐述。
二、友情相助;
各年级组教师针对本年级组的青年教师的说课内容进行友情补充。同时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以引起注意,并要求做出调整。
在活动中给赵安芳老师提出:平时活动中对孩子的管理较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等不能更好的得以培养。致使活动开展不活,较死板。要求组织活动时教师要能放得开,不要对活动控得太死。给冯春燕老师提出了:不要只针对活动目标开展活动,要充分挖掘教育价值,多从孩子的参与度、想象力方面着手将活动开展的丰富、有趣等。向于梅老师提出了:透彻分析教育目标。活动中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有意义的引导、提问等。
三、园领导交待此次活动要求;
在观摩中教师们要认真观察,要能发现授课教师的长处与不足。作为旁观者,找一找是否有与自己相同的问题在活动中出现?思考并做好记录。
教师活动是教师和引导幼儿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使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教育目标的落实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的体现。教师们要将关注点投向孩子的“学”上(学习方法、特点、现象)。如:孩子通过活动是否达到了本次教育活动的目标?你是如何了解到的?为何未达到目标?教师做了何种努力,效果如何?之后还能怎样调整?引导教师们将目光先投向孩子,来发现问题、再反思教师的行为。
活动时间:9月25日16:30。 |
活动地点:观摩地点在幼儿园授课教师班级活动室。会诊地点在幼儿园多功能大厅。 |
活动名称:丰富、有效的组织教育活动 |
活动目的:通过青年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发现活动中的长处与不足,在大家的会诊中寻找解决的方法,促进教师对于教材把握的专业认识的提高。学习从观察孩子的现象来了解孩子,进而寻求合理、科学的教育行为的反思方法。 |
教师准备:1、活动前每位教师自查不足。在认识自己的情况下做到有针对性的观摩。2、教师们做好听课记录,在会诊时间骨干教师积极发言,青年教师谦虚对待。全体教师都投入到研究的氛围之中。3、分析新的“教师教育活动观察记录”,思考其中“判断摘录”如何记录发现的幼儿现象。 |
推荐或自荐青年教师:
1、 |
“青年教师教育活动会诊”安排
研讨活动实录二
时间:9月28日
地点:幼儿园会议室
主持:文芳
内容: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活动进行观摩后的研讨。冯春燕: 团面团、于梅:做1-5、赵安芳:报纸的烦恼。
方法:看活动录像并分段研讨。
活动情况:
针对三位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冯春燕在“玩面团”活动中教师未能引导幼儿面团还可以做出许多形象来,幼儿只是说出面能做玩具……幼儿的想象力、已有经验都未能调动起来。但活动中能随机应变、教师未能强调爱惜粮食、工具投放时间不适宜、幼儿的倾听不好等。赵安芳在“报纸的烦恼”活动中注重了向大家展示活动的完整设计,而没能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当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已有水平已达到,或者幼儿产生了其他的兴趣时,教师没能“以幼儿为本”从幼儿发展与需要出发,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作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中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追问,有进步。但提问不够深入,还应渗透一些报纸回收利用的问题。给予孩子交流的机会少,幼儿的思维未能拓宽反而被教师限制了、因为除了做东西外还能多方面利用等等。于梅老师在“作1-5”的活动组织中针对各环节目标引导时总喜欢帮助孩子圆话,急于自己说出答案,幼儿真正的思考没有体现出来等。体现出教室对于教材理念理解的不到位。
这些问题提出后教师们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问题中大多体现了教师本人性格、教学方法上的特点。为此大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整改方法。园领导进行了总结发言。
研讨活动后想到的:
从讲课教师方面来看:活动中并未很好地克服自身的问题,虽然观摩前进行过“说课”和“友情提示”但调整效果并不好。活动中多个问题的出现造成了观摩重点的不突出,影响了观摩教师的注意力,削弱了她们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树立了障碍。
从观摩教师方面来看:新的“教师教育活动观察记录”的使用,要求教师们将观摩中有疑惑、有问题的幼儿现象记录下来,有效的引导了教师将目光投向幼儿,投向它们的学习。并学习根据幼儿现象反照出教师行为的诸多不当。教师们虽提出了多个不足问题。但并未如我们当初所愿将注意力集中于前面所提到的共性问题,并未给予其深度关注及思考。
“共性问题的解决是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但个性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也会影响共性问题的解决。当前我们应先解决哪类问题呢?怎样才能更好地将教师注意力引向共性问题呢?”我们陷入了沉思。
从研讨活动方面看:园领导在对于讨论中教师的引导方面做得也不够。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只有将共性的有代表性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才利于达到全体教师认识提高的目的。
思路理清后,我们召集三位青年教师开会,让她们各自再上一则教育活动,并将各自的个性问题提出来要求重点解决。
活动时间:10月12日16:30,10月15日16:30。 |
活动地点:观摩地点在幼儿园授课教师班级活动室。会诊地点在幼儿园多功能大厅。 |
活动名称:在组织教学中的不足 |
活动目的:给青年教师创造一个完善自身不足的机会,并将教师们的共性问题凸现出来,引起注意,重点突破。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的观察、评价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提高。 |
教师准备: 1、自己将如何完善教育行为的不足。2、教师们做好听课记录,在会诊时间骨干教师积极发言,青年教师谦虚对待。全体教师都投入到研究的氛围之中。3、从观察孩子的现象来了解孩子,进而寻求合理、科学的教育行为。 |
活动要求: 要求教师们做好听课记录,在会诊时间骨干教师积极发言,青年教师谦虚对待。全体教师都投入到研究的氛围之中。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现象,分析造成此现象原因、教师行为的不当,并寻求有效调整方法。 |
三位青年教师自定授课顺序:
1、 |
研讨活动实录三
时间:10月15日
地点:幼儿园会议室
主持:文芳
内容:对青年教师的第二次教育活动进行观摩后的研讨。冯春燕:画饼干、于梅:作1-7、赵安芳:大鱼小鱼生病了。
方法:看活动录像并分段研讨。
活动情况:
活动中通过各骨干教师及大家的讨论与研究,基本上将青年教师的问题都找了出来。共性问题得到了凸现,提出:冯春燕老师在组织活动中的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活动中只涉及与活动目标有关的内容,使得活动组织内容不太丰富。于梅老师在活动组织中对于幼儿的把握欠缺,致使活动的随意性较大,幼儿总是牵着教师跑。师幼的有效互动的体现不好。赵安芳老师在活动组织中对于幼儿的管理与引导又体现出“放不开”,致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整个活动显得压抑等。
在此次观摩中,教师们都确实发现了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次观摩活动中看得更加清楚了。大家认为这些问题是影响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很好地解决有一定的难度,在此观摩前授课教师对自己要展示的目的是了解的,而且在研讨中我们进行了分析,说出了许多的解决方法,但都未能较好的解决,此次观摩也仅是将问题更清楚地体现了出来,效果始终不好。因此我们认为青年教师自己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还是源于欠缺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对深层次理论的了解。学习是应伴随园本教研始终的必要内容,园本教研应是研究与学习密切结合的共同体。
为此,我们认为应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读书交流活动。将在青年教师教育活动中的问题,通过读书交流让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不足的原因。
交流活动于17日的下午准时开展了。李晓雪、戴雪红、戴晓英、齐晓媛通过查找资料、翻阅相关书籍,并在整理之后分别作了:读《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引领幼儿成长的暗示环境》、学习《从跟随到推动,从解读到支持》心得、《创建关注幼儿需要的师幼互动之思考与实践》等内容的读书交流。
通过此次活动骨干教师们将青年教师身上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给予了解释与分析。在“骨干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心得”中,一位老师这样写道:通过交流我懂得了,师幼互动的关键在于首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他们的逻辑、思考方式。客观分析,运用理解的态度提出对幼儿思考有推动作用的进一步建议。另一位教师这样写道:建立了良好的常规才能积极有效的引发、进行师幼互动,而互动的开展又引发了幼儿对问题的深入探索与解决。关于“活动目标”小芳老师写道:在疑问的教育中目标是现成的,事先确定的。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关注幼儿的需要,就要求我们在目标的定位上有更多的灵活性。教师要做的是:提出关键问题—引导介入—帮助归纳—提升经验……
交流活动为青年教师进一步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或思路。之后我们又召集骨干教师讨论研究,在研究后决定:由三位骨干教师各自承担一则教育活动的示范,示范注重体现出共性问题的解决。
骨干教师示范活动通知
活动时间:2007年10月19日16:30。 |
活动地点:观摩地点在幼儿园授课教师班级活动室。会诊地点在幼儿园多功能大厅。 |
活动名称:在组织教学中不足的完善示范。 |
活动目的:请骨干教师将青年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示范,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改善。提高教师的观察、评价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提高。 |
教师准备:1、活动前每位教师剧读书交流所得反思自己如何完善教育行为的不足。2、要如何从观察孩子的现象来了解孩子,进而寻求合理、科学的教育行为。3、教师们做好听课记录,在会诊时间骨干教师积极发言,青年教师谦虚对待。全体教师都投入到研究的氛围之中。 |
活动要求: 1、要求教师做好听课记录。2、骨干教师示范时请讲清楚示范的重点,做到骨干教师有针对性的示范,青年教师与全体教师有针对性的观摩学习。3、教师们在观摩学习时,态度要认真,不要对骨干教师的示范要求十全十美,只要对青年教师问题的改善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就应鼓励与学习。 |
三位骨干教师自定授课顺序:
1、 |
研讨活动实录四
时间:10月19日
地点:幼儿园会议室
主持:文芳
内容:对骨干教师的教育活动进行观摩后的研讨。李晓雪:搓一搓、切一切。戴雪红:海绵宝宝。戴晓英:清新的空气。
方法:看活动录像并分段研讨。
活动情况:
活动中教师们针对骨干教师的示范谈了自己的收获,对于重点示范部分进行了讨论。认为骨干教师们做到了有针对性的示范,示范活动在青年教师不足问题解决上获得了较好的突破,对今后如何完善自身不足有了具体操作的方法,更给予了青年教师思路上的引导。
活动结束了,活动使我们既有了一定的收获,
通过此次的青年教师教育活动会诊、骨干教师读书交流、示范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体教师的成长,使我们看到了活动开展的不足,正是这些不足让我们了解了园本教研的必要性,积累了工作的相关经验。
活动的收获:
园本教研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活动的开展,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措施—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获得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幼儿各方面健康、快速的发展。
我愿此次活动也是由发现教师的共性问题,以解决问题入手来进行的。在活动中我们做到了以“教师为本”,针对具备不同层次发展空间的教师给予不同的要求,教研活动目标分层组织有序,做到了与教师共同学习、发展。
于梅老师在活动中提的问题孩子没能回答,通过示范她了解到:1、自己要清楚问题的答案,2、要了解孩子的经验和他们对问题的可能理解。此外,对待孩子的回答教师要抱有一种积极的、谦虚的态度,相信孩子这样回答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千方百计把孩子往自己期望的答案上引。不要简单否定或直接告诉正确答案,要做的是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回答,我们可以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进行尝试,让孩子自己发现答案与事实的矛盾,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
在讲述环节中,因为时间的问题不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回答,选择性的回答呢,有的孩子没有请到,会很失望,许多老师不知该怎么办。通过此次活动认识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可根据具体教育内容,尽量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二是可在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之前,留段时间让幼儿同伴间相互交流,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教师们还认识到:在制定一节教育活动的目标时,应该突出主要目标,如果活动的确包含着其它潜在价值,当然应该把它挖掘出来。把这些目标制定出来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努力去实现它。但是不要为了好看而生拉硬拽地贴标签,而是尽量把它们落到实处。
总之,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们得到了许多的收获,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体现了出来。
活动的问题及看法:
1.在活动的开展中,理论的学习不够,虽然有骨干教师的读书交流,但还是不够的,教师还是欠缺理论方面的知识。但仅靠领导、骨干教师学习、引导来解决的,应在平时抓紧对教师学习的管理。因为每位教师自己的学习、消化才是解决教育难题、转变观点的根本。
2.没有抓住问题不放手,在进行完骨干教师读书讲座后,帮助青年教师自己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而非骨干示范。在其中更好地获得提高,而不是模仿。
3.对于此次活动的开展,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点较多,在研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还是欠缺深入地、反复的思考、实践。而仅将问题的解决交于骨干教师的一次示范,最终致使关注的问题不能完全、彻底的解决好。
4.骨干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示范活动中有顾此失彼的现象,使得观摩时教师们的目光也被分散了,从而弱化了“示范内容”的突出性。
5.在研讨中,对待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的解决顺序上我们的态度不太明朗,表明对此方面的认识欠缺。在我们看来,得到的提高和发现的不足都是收获,甚至收获的不足对于今后我们园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有着更大的意义。愿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快步成长。
跃进幼儿园
2008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