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育儿儿童教育幼儿教育早期教育 |
分类: 儿童发展 |
孩子你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第二版
原创/小米爸爸
http://blog.sina.com.cn/zhitianqiong
*我根据最新资料修订了这篇文章,改了一些数据及几处关键性的要点,增加了更多幼儿园的积极作用。希望大家转载此文,盼有微博的同学相助,让更多的父母看到,谢谢!
-------------------------------------------------------------------------------------------------
一老友当了父亲,惊喜之余告诉我:某资深专家说:应尽早送孩子入园。
一位海外朋友说:在芬兰很小的孩子就入托了,而且很好。
偶然带孩子经过她读过的幼儿园,问她想不想里面的老师?想不想进去玩?她绝决地说:不想!伊竟然对幼儿园与老师全无感情。我当时错愕了一下。怎么就不会感恩了呢?
-------------------------------------------------------------------------------------------------
到底要不要上幼儿园?什么时候上幼儿园?上幼儿园的好处、坏处分别是什么?
幼儿园的好处
孩子进入高质量的幼儿园或托儿所当然是好事,高质量幼教机构能促进婴幼儿情绪、认知、社会能力的发展。这无庸置疑。
与背景相似,但由母亲照顾的幼儿比,高质量幼教机构里的孩子,在认知发展上大至相当或更好,相对贫穷家庭的弱势幼儿,高质量幼教机构里的孩子,认知和语言发展上的进步非常显著。
认知水平与智力及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好的幼儿园能对孩子的发展起到补偿作用,如在家里缺乏独立机会的孩子,可在幼儿园里发展他的独立。
现代的中国孩子大多数没有兄弟姐妹,也缺少伙伴,不利于学会与同齡人交往的技巧,幼儿园正好满足了孩子交往的需要。使他们学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这是幼儿园的另一大好处。
孩子若对母亲依恋太强,独立将会变得很困难,孩子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与小朋友交往,游戏....这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使孩子在依恋基础上增强独立感。
一些海外研究机构的长期追踪发现,高质量幼儿园除了对认知和社会情绪发展有帮助外,上过高质量幼教机构的贫穷幼儿,上小学后成绩较少问题。一项长达35年的著名实验跟踪了实验组-----上过高品质幼教机构的一群孩子及对照组----类似背景但未上过高品质幼教机构的一群幼儿,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孩子在7岁、14岁时的学业表现较优;19岁完成高中学业的比例较高,就业率也较高;28岁时,犯罪较低,接受社会福利补助的比例也较低。
此外,在瑞典所进行的研究也发现相似结果,他们发现:瑞典的婴儿愈早接受高质量的扥儿服务,则孩子在6至12年后念小学和初中时,认知、社会、情绪发展就愈好(Andersson,1989,1992;亦见Field,1991)。特别说明一下:瑞典的托儿服务都是由政府补助、监督,通常品质很高。
高质量幼儿园,硬件条件很好,老师都受过严格的训练,育儿知识丰富。老师们大多带了好多年孩子,经验比初为父母的家长要高出很多。这里有一个根本的前提条件:高质量的幼儿园。
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高质量的幼儿园那么好,是不是孩子每天呆在园里的时间越长越好?按逻辑说答案应是肯定的,但事实是什么呢?你需要往后读。
幼儿园的坏处
高质量幼儿园应没有什么大的害处,但一般的幼儿园与低质幼儿园绝对弊大于利!
我们的孩子大多每周5天重复着类似的事儿――上幼儿园,若有害处,这种不起眼,每天重重的事儿害处很大!
劣质师资恶影响
好老师当然能提升幼教机构的品质。但问题是当前大陆的幼儿园老师多数是些幼师生,多数没有 严谨的专业知识,没有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背景,他们要么是些较差的本科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这两类教师注定了较差的再学习能力。在中国 读师范的历来就不是最优秀的人。
而中国教师的人品常常是有问题的,而且还缺乏爱心。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的两个阶段,孩子的情绪、认知、社会发展、习惯等都在这两个阶段构造,孩子越小父母与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越大,而这两个阶段的教师素质与待遇却偏偏是最差的。
劣质的师资,不良的教师人品,这将给孩子们的成长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中国大陆绝大部分老师其实是不合格的,无论他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其它阶段的教师。
安全依恋影响
孩子在幼儿园里若能跟老师也形成类似的关系,这能很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这就是幼儿园老师 必须流动率低,必须有爱心的原因。流动率太高,老师跟孩子还没形成这种关系就走了,要么形成了这种关系,却走了,结果打击到了孩子。没有爱心当然无法形成 这种关系。没有爱心,教师所有的护理与操作都成了机械僵硬的动作,教师的话语成了对空而响的铙与钹。
当安全型依恋的亲密关系无法建立时,孩子发展的问题将非常多。
要形成安全依恋关系,母亲或其它人必须对孩子做出迅速、一致、适当的反应,倾心的照料,与孩子灵活的交流,用极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这被称为敏感性照料。 当父母亲都对孩子采用这种态度时,孩子的发展将比较顺利。但幼儿园的老师会采用这种态度对待孩子吗?她们是不是更有可能“例行公事”式的对待孩子呢?当老 师经常用“例行公事”的方式的对待孩子,对孩子照顾不周,责骂孩子,孩子心中原来的安全依恋感将逐步瓦解。看!家长们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安全型依恋竟然有 可能在幼儿园中给瓦解了,
所以身为父母的你,若性情温和稳定,有时间,爱孩子,愿意学习教育,你觉得你的孩子有必要呆在幼儿园吗?我们中国幼儿园多数是什么样的?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一个答案,唯有我们这些父母是真正爱孩子的。
安全型依恋与非安全型依赖还与孩子的气质发展呈中度相关。非安全型依恋对孩子的气质起负面作用。气质对人的影响应是非常大的。
在园时间影响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发展学会(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Development,简称NICHD)进行的一个大型长期的研究结果提示:无论幼儿园质量如何,孩子在4岁半到5岁时,若平均每天在幼儿园或托儿所呆得时间超过6小时,每周在幼儿园或托儿所的总时间超过30小时,则孩子被他们的母亲、照料者、幼儿园老师评价有更多的行为问题,特别是挑衅、违抗和攻击。而且孩子越小,呆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越长,情况越糟糕。
从上面的研究结果可知,越小的孩子,呆在幼儿园与托儿所的时间应越短。12个月前放在全日制托儿所的婴儿与家庭抚养的婴儿相比,更有可能培养出不安全型的依恋----尤其是回避型。对于十多个月的孩子亦有类似的现象。因此,国外高质量的幼儿园与托儿所对于小小孩子,一般只让孩子在幼儿园与托儿所里每天呆较短的时间。这些高质量幼儿园的老师会给家长提出很好的建议。下面就是美国幼儿园与托儿所的通常情况。
在美国,妈妈全职在家的大部分会让孩子每周选择1、3、5全天或者1、2、3、4、5半天去幼儿园。若父母是双职工孩子就得从早8点到晚上6点左右全天在园了。有的学区小学的kindergarten只提供上午或者下午3小时的课时。
美国的双职工家庭 宝宝很小就得去daycare(日托),daycare就读时间一般有几种选择,不一定都是全日制。它可以是5个半天,一般是上午,也可以是周一、三、五或者二、四、六的整天。
因为有些孩子的父母要全职上班,那怕在美国也无法完全做到减少孩子在托与在园时间的要求。
不过家长们别焦虑,关于在园时间问题,还受另一个关键要素的影响,那就是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关系越好,孩子在园时间可越长。
在中国大陆,孩子一般却在早上9:00到校,下午16:00离开,这中间持续了7个小时,超过了NICHD要求的平均每天最长6小时的时限,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时间,只怕更多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呆的时间都长于7小时。我们的父母与幼儿园很多时候都在祸害孩子。建议你们减少孩子的在园时间,同时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
NICHD的大样本长期研究及大部头的心理学知识很好地回答了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尽早送孩子去幼儿园是有条件的------高质量的幼儿园、合理的在园时间缺及过硬的亲子关系缺一不可。否则有害无益。
NICHD的研究揭示:家庭对婴、幼儿的不敏感照料,托儿所或幼儿园的不敏感照料,孩子长时间呆在托儿所或幼儿园会形成对孩子的双重危害。
NICHD及 发展心理学还揭示:父母养育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有更强的正负两方面影响。那些与父母之一或父母双方关系都是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高质量幼儿园中有机会与 专业的照料者建立温暖亲密的关系。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再次印证了高质量幼儿园的作用。但我个人以为中国的幼儿园要达到这个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
师生比例与班级规模
孩子太多,老师更多的时间费在解决孩子生理问题及其它杂务上,精力耗尽,很难个性化对待每个孩子,更难按大致相当的比例培养孩子的认识、社会情绪、动作。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则规定:幼儿园应有培养孩子认识、社会情绪与动作的课程。中国有多少所幼儿园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高质量幼儿园师生比例的要求是:1:8—10,这里讲的是幼儿,对于更小的孩子,教师比重还要高,而且班级孩子总人数规模不能超过:18—20位。这已经是美国幼教协会NAEYC在1999年的标准了。在满足这种标准情况下老师才有可能考虑孩子全面性的发展。才会有较多的师生互动,语言互动,孩子才会主动参与活动。
我们可以看出师生比例太低,孩子无法跟老师建立安全依恋关系,孩子的认识、社会情绪、与动作将得不到较好的发展。
再加上中国家长自身的素质相对低,社会风气又不好,当大量儿童挤在一个班,又得不到很好的照料时,他们不仅感觉不安全,还会互相学习坏习惯。影响相当不好。
阅读资料
就算真正合格了,师生比达到了1:6—7标准,中国大陆那些教师里有足够知识积蓄、有足够经验与爱心的又有几位呢?中国大陆的幼儿园,多数达不到本条的吧。至此,可以明白有些孩子为何不爱上幼儿园。
班级的孩子太多,人员规模过大的还涉及到下面一个问题。
场地影响
英国学者Smith&Connolly进行了一项长达三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当幼儿的平均空间减少到大约1.393平方米时,孩子团体游戏减少,自顾自的平行游戏增加,旁观、攻击、争吵的行为增加。阅读及幻想游戏减少,玩沙、水、粘土的游戏增加,孩子较少大笑。
场地变小,孩子活动理当减少,特别是些大肌肉自由肢体活动如:奔跑、追逐、推、拉等大动作,但是场地变小,幼儿竟然连走路移动的次数也减少了。
考虑到很多正规幼儿园都有室外场地,可轮流活动,所以这里讲的指室内场地。现将各国对孩子平均活动空间面积要求陈列如下:
美国:最小约3.25平方米
这种每个孩子的平均面积不包括走廊、厕所、储藏室、厨房、办公室、家长接待空间,不包括教室中的工作柜、玩具柜、桌椅所占的面积。仅此一条就足以将中国大陆多数幼儿园定性为不合格。而同样寸土寸金的日本与美国却做得好多了。
为什么场地面积如此重要?原因在于:太小的场地,太多的人会造成拥挤。拥挤是诱发攻击性的一个重要诱因。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在拥挤的环境中均表现更多的攻击性。在这种拥挤情境下,一旦到了夏天,天气变热,只怕孩子们的攻击性会大幅增加,因为炎热也是诱发攻击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炎热与拥挤同时作用,引发的攻击性并不按1+1=2这样发展。
在中国大陆幼儿园里,由于教师的知识背景,人品、经验、劳累等,她们经常批评孩子,奖惩孩子,她们较难对孩子进行敏感性养育。倒更可能给孩子们造成了较多的挫折感。而挫折也会引发孩子的攻击性,这叫挫折攻击。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攻击嘛,无非就是孩子打打架,骂骂人,老师管一下,教育一下就好了。不幸的是,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在6周岁以下,从脑神经科学观点看,12周岁以下的孩子,大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6周岁以下的孩子大脑可塑性更强,3周 岁前的孩子大脑可塑性最强。当孩子一次一次地进行行为上的攻击或处于愤怒、挫折等负面情绪中时,这会塑造他的大脑神经。这种大脑与神经回路上的改变,将使 孩子以后很难改掉他的攻击性行为。从脑神经科学角度看,人类所有的心理活动全在大脑中。孩子跟大人是不同的,大人的脑可逆性较差,发发火没关系。但孩子经常处于怒火、挫折等负面情绪中并得不到疏导,这些负面情绪会改变他们的大脑、人格、气质与身体!使孩子的心灵地图等内在工作模式,从人生的开始之处就是负面的。这一点还适用于小学生。
至此,可以肯定,不好的家教对孩子的发展起负面作用,将孩子送至品质不佳的幼儿园或托儿所,则是雪上加霜,是将孩子置于家校双重危害之下了。
我的辩护与建议
科学研究揭示的现实无比残酷,但身为家长的兄弟姐妹们,莫要冲动,我先要为无数开办幼儿园的前辈及幼儿教师们辩护一下,在我们中国,幼儿园确实是很难达到高质量标准的。因为一旦强行达到这样的标准,更多的教师人数要求,更多的场地要求,在城市寸土如金的今天,只能使幼儿园倒闭。若学费增加的不多,更多的教师,只会使幼儿园老师的待遇下降。
幼儿园老师也是人,她们是最辛苦的一群人,待遇却很差,较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阶段的老师,她们的待遇是最差的。她们并没有做错什么,真正做错的是那个government,那个以经JI建设为Z心的错误国策。为什么不能以人的发展与幸福为第一,经济发展第二呢?
你与我的孩子因为不大会说,不大会写,连行动也不利索,孩子们是弱势群体,他们却一直在这种不良的教育环境里泡着,被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身心伤残。谁来保护他们的教育权。我无数次地想起下面的话。
国家的首要职责,不是发展经济,不是强大军事,而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不被淘汰!此为国之根本。
我能给出的建议是:若有可能尽量找品质好的幼儿园。
我能给出的第二个建议是:设法减少孩子呆在幼儿园里的时间!尽量减到每天6小时以下。若父母有时间,还可以在一周里只让孩子上三天幼儿园,另两天让孩子跟着大人玩吧,一位父亲是北大教授,母亲是中科院教授的孩子就是如此处理的。当然,若能找个高质量幼儿园,每天只读6个小时以下,那是最好的。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幼儿园呢?一个普遍的原因是:父母都要上班,家长们都是时间上的贫穷者。在世界范围内更有无数的家长要全职上班,不得不将孩子置放于全日制托儿所或幼儿园中。看教育世界第一的芬兰与上面美国的情况就知。
芬兰的情况是:妈妈产假结束后(最晚从预产期20个工作日就可休产假,产假长达约10个月),
孩子约九个多月就可去幼儿园。一般公立幼儿园分5小时以下和五小时以上两种收费,基本上所有孩子都在上五小时以上的那种,公立幼儿园早上7点或者7点半开门,下午5点或5点半关门,一般家长都是8点左右送去,4--5点间接孩子。在园时间对于大孩子和小孩子没有区别,不会考虑孩子小就少去几个小时的。只是刚入园的时候,父母会陪孩子几天,少待几个小时,然后逐渐过度到正常时间。
从这个资料里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教育先进的国家做得也并不好。但欧洲国家的亲子关系应比国内家庭的亲子关系好很多。这减轻了在园时间长的负面影响。
若你的经济条件较好,可以选择全职带孩子或半读半在家,现在全职带孩子的妈妈很多,但全职 带孩子仍会产生较大的问题,全职有全职上的专门问题,这需要妈妈努力学习育儿知识。只要愿意学习,愿投入精力,一般三年时间,你就可以在教育上真正入门, 而你学来的东西却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产生很好的影响,这是我所能给出的另一个建议。
当父母水准很高,孩子未必需要上幼儿园,但要给孩子找伙伴玩。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家长,有几个上过幼儿园呢?。他们都成长得不错。
爸爸妈妈们无须为本文的内容而感到焦虑。那怕你们都上班,只要对工作与育儿均持正面态度,关注孩子的成长,用温和、充满爱的敏感方式教养你们的孩子,只要父母们愿意努力学习,孩子仍会不错。
尤其是父亲、若父亲能投入到育儿中来,跟母亲配合良好,当母亲上班时,父亲能尽到父亲的责 任,培养跟孩子的亲密关系,减少孩子呆在幼儿园里的时间,你们很有可能培养出资优的孩子。一般而言父亲的温暖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强大无比的作用!这并不是因 为我是个父亲才这样讲的,而是事实如此。
小结全文:
1.长期全日托,无论幼儿园质量如何,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害。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减轻这种危害性。
2.孩子每天在园时间最长不要超过6小时,周总时间不要超过30小时,无论幼儿园质量如何均应如此。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使孩子呆在幼儿园里的时间延长,负面影响降低。
3.幼儿园质量不高会对孩子的成长起负面作用,而且影响很大。
4.只要父母能敏感性养育孩子,经常带孩子找好伙伴玩,孩子上不上幼儿园并无不良影响。
关注我的微博:点此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