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2022-04-02 10:27:20)
标签:
情感 |
分类: 杂谈 |
三十六年的教育生涯,近二十四年的校长经历,前后四所学校。每到一处,即没有取得卓越的业绩,更没有创造教育的“奇迹”,有的是“心地上无风涛”和“性天中有化育”。
《教育那些事》虽然是15年的博文堆砌,但却是30多年的积累和思考。单单从书名而看,便能感受到对教育的那份执着,以及“漫不经心”。出版此书,没有任何名利之心,因为这个年龄,不再需要名利。出版就要有后记,有后记就必须要感谢应该感谢之人。
首先要感谢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更不会发生教育的故事。学生是教育的生命所在,生机所在,希望所在,未来所在。没有学生的校园,“死”一般的寂静。学生在我心中,永远是可爱的,无论成绩好坏,无论家境如何,虽然有时也怒其不争。
其次要感谢老师。老师是特殊的行业,因为特殊才被比喻为“蜡烛”,因为特殊才有“教师节”,因为特殊才多有舆论“诟病”。我爱和关心我们的老师和团队,我总是为我的老师和团队而感动和骄傲。所以“突出大团队,激励小团队,成就个人”始终是我的管理理念。
再次要感谢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的老师。我也是家长,所以更理解家长的不易及为了孩子教育的良苦用心。离开家长的教育是残缺的,有了家长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疫情封校期间,家长送来的水果很甜,送来的饺子皮儿、饺子馅儿,包出的饺子很香。
最后要感谢领导。各级领导对我有培养之恩、知遇之恩。写博文本不是为了要出书,因为七年以前,领导要求和叮嘱,才开始整理博文,并起了书名;又因为领导升迁,没人要求,半途而废。今日得闲,再次捡起,为时也不晚。
黎巴嫩文坛娇子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就以此结束拙作后记,但我的博文还将继续。